快手的历史评论在哪看:历史上的张良聪明在哪,他到底有多聪明?

张良,字子房,后人也称其为子房先生,今安徽亳州人,汉初三杰之一,他先世原为韩国贵族。秦灭韩后,他曾经图谋恢复韩国,并且结交刺客,狙击秦始皇未遂。

后在秦末农民起义中,率部投奔刘邦,成为为其重要谋士。后张良帮助刘邦歼灭秦,建汉,克楚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封万户侯。

据说张良的聪明才智得益于他年轻时的一番奇遇,一天,张良闲步沂水圯桥头,遇一穿着粗布短袍的老翁,这个老翁走到张良的身边时,故意把鞋脱落桥下,然后傲慢地差使张良道:“小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尽管有些不满,但他还是下去捡起了鞋子,接着又为老者穿上了鞋子。

最后通过了老者的重重考验后,其至诚和隐忍精神感动了老者,于是老者送给他一本书,说:“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十年后天下大乱,你可用此书兴邦立国;十三年后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便是老夫。”说罢,扬长而去。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亦称“圮上老人”。

虽然这只是个历史传说,但也从侧面反应出人们认为张良是得到“仙人”神通有如此本领的,将张良的本事与“仙人”挂钩,可以看出其能力。

那么历史上张良到底有多聪明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首先刘邦对其有赞美“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这是刘邦对汉初三杰之一张良的评价。接着,曹操曾称赞荀彧,说:“吾之子房也”,朱元璋也曾对刘伯温说过同样的话——吾之子房也,可见张良的谋略得到大家一致的认可。

但张良的聪明可远远不只表现在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征战创业时代,他的聪明表现在帮助刘邦完成大业后的急流勇退。

在历朝历代中,能善始善终的的开国功臣确实不多,而张良就是其中一个,究其原因,也无外乎是这三点:功成身退、审时度势,洞察人心。这也难怪,张良与刘邦之间并无故交,在刘邦即位大肆屠杀功臣时,留侯张良却躲过了刘邦的屠刀,要知道当时连萧何都没曾逃过。

在汉初期,为巩固政权,刘邦剿灭了大部分的异性王侯,张良却很少出言献策,而在西汉王室的各种斗争中,张良始终秉持着疏不间亲的原则。极少参与这些事,以求保全自身及家人的自家性命。

作为刘邦开国的一代谋臣,他的谋略能力确实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张良却从未担任过任何官职。虽然能够参加军事机密的讨论,但是,却没有半点实权,这也是刘邦对他非常放心的一个重要原因。

张良深谙: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良狗烹;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更何况刘邦也曾说过,非刘姓而称王,天下共击之。所以在刘邦登上帝位之后,张良便选择了隐退。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故成其功,谋士者,先谋己在谋人,这一点,张良确实做到了。

对于张良功成身退,历史上也多有记载,据《仙释志》记载:“张良,相传从赤松子游。有墓在青岩山,时隐时现。”《陵墓志》也记载:“汉留侯张良墓,在青岩山。良得黄石公书后,从赤松子游。邑中天门、青岩个山,多存遗迹。”核以史实,张良确实曾在封侯之初,便向刘邦作了“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的表白。从秦末汉初的第一谋士,成了食风饮露的道士。

综合上述记载,说他晚年前往景色秀美酌青岩山,隐居学道,死后即葬于该地也是合理并复合史实的。并且张良的儿子张不疑一支一直定居于此。到了东汉时期,张良的八世孙张陵创立了五斗米教,又称道教,因此张陵又名张道陵。

所以张良急流勇退的这一明智之举不仅保全了自己,也惠及了后世万千子孙。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