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支山歌给党听传播背后的往事?

雷锋“做媒” 诞生《唱支山歌给党听》

一首平凡的小诗,被雷锋抄写到日记里,又由《雷锋日记》“做媒”,被远在上海的音乐教师相中并谱了曲,再由农奴出身的藏族歌者才旦卓玛把它唱成了历久不衰的经典名歌。

打开历史的卷宗后我们惊讶地发现,《唱支山歌给党听》并非雷锋原作,这首歌亦非才旦卓玛原唱,就连曲子也不是西藏民歌曲调……那么,这首诗歌的作者究竟是谁?雷锋和他有什么渊源?这首曾经家喻户晓的歌曲背后又有多少曲折的故事?本期“好歌印记”,给听众讲述《唱支山歌给党听》传播背后的往事。

文化大命革命歌_歌曲文化大革命就是好_文化大命革命时期的歌曲

01

源于雷锋日记的“给党听”歌词

雷锋,原名雷正兴,乳名“庚伢子”,1940年12月18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简家塘村。1960年1月入伍到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当汽车兵。1960年11月9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

要讲述《唱支山歌给党听》创作和传播的经过,就必须先弄清《雷锋日记》的摘录发表、出版发行的前前后后。

写文章、朗诵、唱歌、吹口琴,从上学到工作,再到部队,雷锋一直都是焦点式的人物。雷锋成为公众人物并非在他因公殉职之后,生前,他就已经是东北家喻户晓的好人好事的“形象大使”。在入伍不到3年的时间里,他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评为节约标兵,还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

据程世刚撰写的《雷锋日记发行内情》中披露:1960年12月1日,沈阳军区《前进报》以《听党的话,把青春献给祖国》为题,摘录发表了雷锋从1959 年8 月30 日至1960年11月15日的15篇日记,并加了编者按。这是最早见诸报端的雷锋日记。

歌曲文化大革命就是好_文化大命革命时期的歌曲_文化大命革命歌

“雷锋有写日记的习惯,日记中除了记载每天所做的好事以外,他还写下了很多学习心得、思想感悟、警句格言。”

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1963年1月20日,《前进报》又用了近一个半版的篇幅,摘录了雷锋32篇日记。接着,《人民日报》等报刊也相继刊登了雷锋日记。其中,许多语句让人们备感亲切,尤其是首次与读者见面的《唱支山歌给党听》: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 母亲只生下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只会泪淋淋;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夺过鞭子揍敌人!”

《唱支山歌给党听》出自《雷锋日记》,这是有目共睹的,那么,它究竟是不是雷锋自己创作的呢?

查阅相关资料,不难发现,雷锋有一个苦难的童年,旧社会迫害死了他的父亲和兄弟,他的母亲也被逼迫上吊身亡,作为孤儿的雷锋挨够了旧社会的“鞭子”,新中国成立以后才获得了新生,所以,如果作者是雷锋本人,写出“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只会泪淋淋”这样的诗句是非常符合逻辑的。

但事实又是怎样呢?

雷锋故事广为流传得益于《雷锋日记》的出版。1963年4月,经总政宣传部审查,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内容丰富、文字准确的《雷锋日记》,共选辑121篇日记,约4.5万字。有关资料显示,《雷锋日记》光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前就印刷了160万册,可谓20世纪60年代名副其实的畅销书。

歌曲文化大革命就是好_文化大命革命时期的歌曲_文化大命革命歌

《雷锋日记》的畅销,也使得这首《唱支山歌给党听》的诗歌理所当然地被当作雷锋的诗作广为流传,倍受人们喜爱。

那么,曲作者朱践耳又是在哪里看到这首诗歌的呢?

音乐家朱践耳,安徽泾县人。1922年10月18日生于天津。少年时学习音乐。1945年加入新四军苏中军区前线剧团,1947年担任华东军区文工团乐队队长兼指挥。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上海歌剧院、上海交响乐团从事音乐创作。代表作品有歌曲《打得好》《唱支山歌给党听》《接过雷锋的枪》,管弦乐曲《节日序曲》,交响合唱《英雄的诗篇》等。

“音乐家朱践耳是在1963年2月初谱的曲。”82岁高龄的姚筱舟,说起当初的创作经历时回忆说。朱践耳也明确地告诉他:“《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小诗是我在阅读《人民日报》(1963年2月7日)发表的《雷锋日记》中发现的。”朱践耳读完这首小诗的前两段后,立刻受到了感染。擅长交响乐创作的他,采取了一种戏剧性的写法,还特意把这首诗谱成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曲调。

朱践耳谱曲之后就把作品寄给了几家报刊。1963年2月21日,《文汇报》刊载了这首新歌,并附有300字的“唱法说明”,朱践耳当时为它加上的歌名叫《雷锋的歌》,因为不清楚这首诗是雷锋原创的还是摘抄的,所以注明歌词摘自《雷锋日记》。

也就是说,这首歌发表时写的是朱践耳作曲,雷锋作词,歌名为《雷锋的歌》。

歌曲文化大革命就是好_文化大命革命歌_文化大命革命时期的歌曲

02

才旦卓玛“抢”来的歌曲

说到《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歌的传唱过程,有两位艺术家不得不提:一位是上海歌舞剧院的歌剧演唱家任桂珍,她是这支歌的首唱者;另一位是才旦卓玛——新中国第一代藏族女歌唱家,正是她,将这支歌唱响大江南北。

“这支歌的原唱不是我,是我从别人那里‘抢’来的。”谈到当年演唱《唱支山歌给党听》时的情景,才旦卓玛真诚地说。初夏时节,面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歌选》记者的电话采访,这位老歌唱家又一次情不自禁地唱起这首歌来。“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

才旦卓玛,1937年6月出生于西藏日喀则,现任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西藏自治区文联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她是新中国藏族第一代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她演唱的《翻身农奴把歌唱》《共产党来了苦变甜》《唱支山歌给党听》《北京的金山上》等歌曲,已牢牢地扎根在亿万听众的心中。

文化大命革命时期的歌曲_歌曲文化大革命就是好_文化大命革命歌

岁月转回到全国学习雷锋热潮的初期。“1963年,我在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民族班学习,刚成为预备党员不久,偶然在校园的广播中听到这首《雷锋的歌》,特别喜欢。”由西藏民族学院(校址在陕西省咸阳市)考入上海音乐学院的藏族学生才旦卓玛发现,歌曲中的字字句句,都唱出了她这个翻身农奴的女儿的心声。

“歌词写得那样贴切,仿佛写到了我的心里。我当时觉得这歌简直就是为我写的。”于是,才旦卓玛找到自己的指导教师王品素,“歌里唱的就是我心里想的,我一定要唱这首歌。”

当时的少数民族歌手一般以唱民歌为主,很少有唱创作歌曲的。为了满足才旦卓玛的愿望,王品素老师几经周折找来曲谱,一字一句地给才旦卓玛抠汉语歌词,还请到了朱践耳老师来听她练唱。这位获得新生的藏族女娃,为了唱好这支歌,一字一句地苦练发音,歌词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咬”出来的。

文化大命革命时期的歌曲_文化大命革命歌_歌曲文化大革命就是好

天道酬勤。1963年5月中旬第4届“上海之春”音乐演唱会上,在上海音乐学院民族乐队和曲作者朱践耳的钢琴伴奏下,农奴出身的藏族歌手才旦卓玛演唱了《唱支山歌给党听》《共产党来了苦变甜》两首歌,后经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录制、播放,赢得一片喝彩。不久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又向全国播出了才旦卓玛演唱的《唱支山歌给党听》使这首歌得到广泛传播。

“其实,这首歌当年不是我首唱的,而是上海歌剧院的歌唱演员任桂珍首唱的,不过我听了这首歌之后非常喜欢,我第一次演唱这首歌是在上海之春音乐会上(1963年)。”关于这首歌,才旦卓玛有着很多特殊的记忆,而且她还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说,《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歌是她的传家宝。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时代的符号,也不是每首歌都能被烙上时代的印记。如今,才旦卓玛常常挂在嘴边的还是:“我所走的每一步,都离不开革命老前辈的的关怀,各族人民的支持。我要用歌声回馈大家。人可以退休,歌不能退休,我的生活里不能没有歌声。只要我的身体允许,我会不停地把《唱支山歌给党听》唱下去。”

歌曲文化大革命就是好_文化大命革命时期的歌曲_文化大命革命歌

03

朱践耳寻找歌词原创者“蕉萍”

姚筱舟,笔名蕉萍,1933年3月9日出生在江西省铅山县石塘镇。1949年5月参加了解放军。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 1955年调到铜川矿务局,在焦坪煤矿工作了28年,1984年调到铜川矿工报社当编辑,曾担任过铜川市文联副主席。1993年3月离休。

《唱支山歌给党听》广泛传唱后,曲作者朱践耳从一封听众来信中得知,这首歌词的原作者不是雷锋而是一个叫“蕉萍”的人。

“蕉萍”是谁呢?朱践耳一直想了解歌词作者的情况。1963年秋,他通过多方查找,终于发现“蕉萍”在陕西铜川焦坪煤矿。于是便写信请煤矿帮着查找。焦坪煤矿赵炳儒书记也不知道谁是“蕉萍”,在一次大会上询问:“谁叫蕉萍?”没有人吭声。

“我不敢声张,这与我身世有关。我有十几个亲属都在台湾,一个叔叔是国民党的少校军官,一个堂兄在国民党海军工厂任职。那年月,‘家庭出身’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找上门来的多半没有好事,因此我总怕别人找我。”

歌曲文化大革命就是好_文化大命革命歌_文化大命革命时期的歌曲

2014年6月7日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歌选》编辑在铜川矿务局家属院专访了老作家姚筱舟。说起当初的创作经历,这位银发满鬓的老人有些激动。当天晚上有工友向赵书记“告密”说姚筱舟就是蕉萍。次日,赵炳儒派人把姚筱舟叫到办公室,见面就肯定地说:“你就是蕉萍,有人看见过你用这个笔名写稿子。”看这情形,再想隐瞒下去是不可能的了,姚筱舟胆战心惊地点了点头。矿领导笑着说:“好事嘛,这有啥不敢承认的!”便把朱践耳的来信转交给了他。

姚筱舟写这首诗时,正“背时倒运”,刚受处分不到一年。1957年1月8日这天,因为管理不慎,取暖的火堆引燃煤矿竖井中的木柱,酿成14名井下矿工死亡的惨剧。尽管姚筱舟当天生病休息不在现场,但身为矿区技术员,当年8月还是受到了“撤职下放,管制劳动”的处分。

1963年5月间,姚筱舟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中第一次听到了这首歌,既惊讶又激动。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小诗竟然会成为众人传唱的名歌,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诗歌就被谱成曲又署上雷锋的名字。

文化大命革命歌_歌曲文化大革命就是好_文化大命革命时期的歌曲

04

来自采煤矿工顺口溜的灵感

20世纪50年代后期,那是“大跃进”时代,全国掀起了诗歌创作热,姚筱舟也来了写诗的兴趣。1958年3月的一天,他写了3首小诗,《唱支山歌给党听》就是其中一首,这首小诗就是从矿工们流传的顺口溜“共产党是妈,矿是咱的家,咱听妈的话,建设好咱的家”中借用过来的。

姚筱舟当时将这首诗署名为“宜君焦坪煤矿蕉萍”,发表在1958年6 月26 日出版的陕西《总路线诗传单》(第8期)上。全文如下: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能生我身,党的光辉照我心。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只会泪淋淋;党号召我们闹革命,夺过鞭子揍敌人!母亲给我一颗心,好像浮萍没有根;亿万红心跟着党,乘风破浪齐跃进。

随后,春风文艺出版社把这首诗歌编汇在《新民歌三百首》中。

然而, 不知从什么途径,雷锋看到并在日记中摘抄了姚筱舟的这首诗。雷锋摘抄时,将原诗中的“母亲只能生我身”改成了“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将“党号召我们闹革命”改为“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并将表现“大跃进”的第三段删除了。应该说,雷锋这一改一删是很精炼的,有点石成金的效果。

文化大命革命时期的歌曲_文化大命革命歌_歌曲文化大革命就是好

“蕉萍是我的笔名,我的真名叫姚筱舟。”已是耄耋之年的姚筱舟精神矍铄,笑容满面。他说,这首诗的其他几句都写得比较“顺手”,只有“鞭子”这个词,难为了他个把钟头。他的初稿是“旧社会三座大山压我身……推倒大山做主人。”但反复斟酌,总觉得不够味,却又找不到更恰当的词句替换。心烦意乱中,随手翻阅一本小人书,偶然看到一个肥胖的地主拿着鞭子打几个长工的画面后,突发灵感,觉得用“鞭子”来形容旧社会的残暴和苦难比“三座大山”更形象化,于是他提笔改成“旧社会鞭子抽我身……夺过鞭子揍敌人!”

姚筱舟回忆起50多年前《唱支山歌给党听》的创作经过,显得很激动。“当初我写诗时,没有想到它会成为歌词,当年这首诗的稿费为2元钱。谢谢雷锋,是他让我出名了。”

《唱支山歌给党听》词作者身份“隐匿”两个年头后,1964年,《歌曲》杂志要登载《雷锋的歌》,中国音协通过组织渠道向陕西省焦坪煤矿了解此事,证明情况属实。于是《歌曲》编辑部发表时就用诗的第一句“唱支山歌给党听”作标题,词作者署名为“蕉萍”。这也是词作者第一次署姚筱舟的名字。

1964年,《唱支山歌给党听》被文化部评为“全国优秀群众歌曲”,姚筱舟得到了奖励给他的一套《毛泽东选集》、4张丝织音乐家相片和奖状。

1965年3月5日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雷锋》,开始在全国广大城乡放映。影片中的主题曲也采用了《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歌,由胡松华演唱。

文化大命革命时期的歌曲_文化大命革命歌_歌曲文化大革命就是好

尽管《唱支山歌给党听》传唱很火,但在2000年以前,姚筱舟只收到过两次稿费,一次是上海唱片公司给他寄来的20元稿酬,另一次是一家杂志社给的8元稿费。自2001年以后,在朱践耳的帮助下,姚筱舟成为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每年都能收到歌曲的著作版权费10000元左右。

1997年5月9日,在姚筱舟的记忆中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第17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上,在跨越34年的漫长时空、穿越无数凄风苦雨后,“蕉萍”终于见到了朱践耳和才旦卓玛。在雷鸣般的掌声和照相机闪光灯的包围下,他们3人忘情拥抱,紧紧地握手。

文化大命革命歌_文化大命革命时期的歌曲_歌曲文化大革命就是好

05

姚筱舟50年的“入党梦”

2001年6月26日,新华社有一则电讯报道:曾唱遍大江南北的《唱支山歌给党听》歌词作者姚筱舟同志在迎接建党80周年前夕,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从1949年5月考入二野军政大学那天起,就渴望入党。1951年他随五十一师入朝参战时,向组织上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但因家庭出身的影响,他的入党梦一做就是50年。当终于实现了整整半个世纪的梦想时,他动情地说:“赤心五十载,一支忠诚歌。我心如歌!”

(选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歌选》2014年第7期赵乐撰稿)

歌曲文化大革命就是好_文化大命革命时期的歌曲_文化大命革命歌

文化大命革命时期的歌曲_歌曲文化大革命就是好_文化大命革命歌

news980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