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晓浏览者根据哪些内容判断是否关注粉丝量?

既然要帮账号吸粉,那么我需要了解浏览者的行为偏好,知晓浏览者根据哪些内容判断是否关注该账号。

这里我们线下调研了12名用户,了解他们在信息流产品中(产品不限于B站、抖音、小红书、知乎、快手等)进入资料卡后,通过哪些信息和元素来决策是否关注账号。

通过访谈,我们得到了12名用户的原始表述。

我们发现,浏览者在关注账号的时候,主要在意“内容是不是感兴趣” 、“粉丝量多少” 和 “内容领域”。少量同学提到了会关注下作品数,其他信息基本不看。

原话摘录:

〇主要看作者发的内容,把高播放量的看一下,如果都比较感兴趣就会关注。会看一下粉丝量,粉丝量多代表质量比较好,关注不会踩坑。作品数会看一眼,如果作品太少,比如5个以下就不关注了直接看。

〇只看内容,其他作者资料基本都不看,偶尔看一下粉丝数。教程不看粉丝数,教程如果是我需要的内容,就算粉丝少我也会关注。

〇主要看作者别的视频,关注主要是为收藏,不看别的只看所有视频。会关注最近内容的播放量怎么样,其他基本不看。

〇那肯定是看内容是不是感兴趣啊,关键还是看内容,粉丝量和点赞作品数会看一下,但不会作为关注的主要原因。如果粉丝量作品数多的话,关注动力会大一些。其他的都不看。

〇还是看内容是不是感兴趣。粉丝量分情况,特别需要的内容不关注粉丝量,搞笑类生活类的会看下粉丝量再考虑是不是关注。有一些作者如果只看个别内容感兴趣但整个领域不感兴趣的话不会关注。通过标题大概判断是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最主要的还是内容,其他的不看,粉丝量会看一下别太差就行。

而在操作路径上,进入资料卡后:先到作品区查看内容列表→拖动页面向上查看更多内容→返回信息区查看粉丝量→关注账号。呈现先下后上的操作路径。

行为路径结合关注决策,有三个关键元素是形成操作链条并绑定在一起:内容、粉丝数、关注按钮。且内容为高播放量内容,所以高播放量内容,粉丝数是决策关键,激发下一步关注行为。

而且我们在访谈中发现,关注行为也是一个偏冲动行为,用户通常在进入资料卡的几分钟内做出决定,在页面停留时间越长,越不容易发生关注行为。所以在设计中,尽量缩短决策路径,减少决策时间。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做了两个方案再次进行测试:

方案1:传统样式;方案2:高播放量内容,粉丝量,关注按钮放置在同一区域,缩短决策路径。

为什么做一个传统方案进行对比测试也是因为现在很多产品资料卡页面趋同,大家已经形成了认知惯性,而尊重用户习惯也是产品设计中需要考量的因素。接下来,我们又找了12名同学进行访谈和测试。

出乎意料的是,大家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很高,有八名同学选择方案2。虽然只是理论上的选择,并没有延伸到实际行为,但也佐证了大家对于高播放量内容确实存在很高的需求。对于选择方案1(传统样式)的同学来说,主要是不喜欢横滑操作和不想改变既有习惯。

原话摘录:

〇喜欢方案1,不喜欢横滑,习惯竖着操作,标题清晰。

〇喜欢方案1,横着这样展示好像没有竖着这样展示清晰,喜欢这种长条的样式。

〇喜欢方案2,喜欢这个,重点突出,符合我的习惯,如果高播放量内容都不错我就会关注,省得找来找去了。

〇喜欢方案2,上面这个类似youtube的popular uploads的东西能让你第一眼看出这个UP主牛在哪。

不管哪种样式,内容都是重中之重。既然是重中之重,大家也会注意到,有些内容区视频是双列形式,有些视频是单列形式。那么浏览者如何看待这种区别呢?会对关注产生影响吗?

基于两种样式进行访谈,比分最后打成平手。虽然在2选1的要求下大家各有各的选择,但最后也都表示差不太多,都能接受。从信息利用率上来讲,双列的形态展示的内容更多,而且对视频更加友好,预览图比较大。所以如果是视频内容,可以使用双列大预览图样式。

以上是关注吸粉的部分,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产品定位和用户行为特征进行页面布局。

2. 助力商业化变现

商业化能力是创作者与平台形成强关系的纽带。平台为帮助创作者变现,不仅通过各类扶持政策给予补贴, 更是通过整合各类商业资源,不断拓展商业化渠道,打通全流程商业链条,帮助创作者实现内容价值最大化。一般平台提供商业化有三种类型。

1)基础工具

2)平台政策

3)资源整合

商业资源整合:整合平台内外部的广告主资源、商业活动资源、投融资服务、新媒体账号孵化等各类资源。

资料卡涉及到的商业化展示主要为:电商能力、内容付费、粉丝圈/粉丝付费。当有这些商业化内容的时候,通常占用信息区一行区域,大多数信息流产品多如此。

但当多种商业化能力同时提供时,不同的产品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比如大多数产品合并在信息区的一行,通过横划展示更多,以保证其他内容的露出。毕竟对于浏览者来讲,内容才是最重要的。

有一些产品则没有选择合并的方式而每个占用一行空间,与此同时,把创作者的信息展示的也更为详细,可能和本身社区类产品的定位有关,希望更能关注除了内容以外,创作者自身的独特价值。

还有一些产品则利用了内容tab区域承载橱窗和付费服务,减少信息区的占用,还可以通过逻辑把不同渠道或不同场景的用户引导不同tab,让浏览者看到更适合自己的内容。

四、总结

资料卡里承载了很多的信息,从创作者的个性展示到内容到商业化变现,需要我们不断平衡每个区域的关系。

别的产品这么做,并不一定适合自己的业务,需要我们找准自己产品的定位,结合当下业务重点去综合考虑。

业务是偏资讯的还是偏社区的?是偏短内容平台还是长内容?有没有提供足够多的商业变现能力给到创作者?商业化能力做得如何?不同模块的用户数据怎么样?只有对现有业务充分了解,才知道哪些是现阶段的重点,才能对一个页面做出更有依据的设计。

参考资料:

大牙,《设计思考:个人主页和个人中心有什么区别?》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