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问答》教学设计师:上课!同学们好!

《山中问答》教学设计 师:上课!同学们好!听说咱们班的同学特别会背诗,今天借这个机会看看你们的实力。我来背诵古诗前面诗句,大家来接下一句好不好?(放音乐) 师: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四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同学们真了不起,能把经典的古诗演绎得如此时尚与动感。确实,这些经典的古诗我们不能忘,因为它们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今天,这节课中走进经典、重温经典吧! 今天,我们要走进的是一位伟大的盛唐诗人,是谁?对了,是李白。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去收集有关李白的资料。谁来说一下你心目中的李白。 出示李白的资料。 出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通过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美。 3、归纳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谁来读一下学习目标? 大家请看:出示古诗《山中问答》。 请同学们认真把古诗读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诗句,读出诗的韵味。 接下来请同桌相互读一读,注意纠正发音。 下面我们来展示朗读古诗。

请你来读——不简单,全部字音都读准了; 请你来读——这次读得不够流利,我相信你第二次一定读得比第一次好,来请你再读一遍,大家给他点掌声鼓励一下。 请你来读——第( 3 )句中第五个字读得不够准确,应该读yao。 请你来读——你把第( 2 )句诗读得特别好,请你领同学们读一遍; 想不想听老师朗读?(老师配乐朗读) 来我们全班一起朗读,要读准字音,读出诗的韵味。 我看见你朗读时摇头晃脑,表情还特别丰富,请你上讲台给大家演示一下。大家把掌声送给他读的太投入了。 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古诗,根据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请同学们在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下面我们在小组内准备展示古诗理解,同学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展示,可以一个人读古诗一个人说诗句意思。 也可以根据你们对古诗理解排练一个课本剧来演一演。 现在开始展示汇报:请你们小组选代表来说以下你们对古诗的理解。 你们小组的朗读很好,理解古诗的意思也非常准确。 出示“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一、研究何意栖碧山? (1)从诗中找出答案。 (2)汇报: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3)生读诗,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师引导:这桃花美吗?怎样美?——生描述画面——出示桃花的相关图片让学生感受桃花的美。

(4)指导读出桃花的美。 师导读1:无数的花瓣洒落在清澈的小溪上,越漂越远,美得就像是一幅画一样,来吧,把这美景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师导读2:看着眼前的美景,你是怎样的心情呢?读出来。 (5)师引导:除了桃花流水,你还想到了什么? (6)生边汇报边读诗句。 师导读1:这就是别有天地啊!—— 这真是别有天地啊!—— 这才叫做别有天地啊!—— 师导读2:这碧山正像你们说的已经不是人间而是——生:仙境。而你此时就身在这仙境之中,把你的感觉读出来。(竞赛读) (7)现在你明白李白为什么要栖碧山了吗? (8)问答形式读“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二、研究笑而不答? (1)师:可是,当有人问李白何意栖碧山时,他并没有直接回答,只是——生:笑而不答。为什么呢? (2)生自已读诗,练笔:李白为什么笑,他在想什么? (3)汇报。 (4)指导读“笑而不答心自闲”。(指名读——生评——指名读——全班读)师导读1:碧山有说不尽的美啊,居住在这里对李白来说是人生的一大享受,所以他就——生:笑而不答心自闲。 师导读2:住在这里的快活心情,你们没试过又怎能感受得到呢?于是他就——生:笑而不答心自闲。

三、读全诗。 师导读:是啊!在这风景秀美、鸟语花香的碧山上,李白一住就是十年,在这,他度过了一生中难以忘怀的宁静舒适的日子,请你带着对李白的新的理解、新有认识,咱们齐读整首诗。 四、比读,悟诗情 1、出示古诗《山中与幽人对酌》、《夏日山中》。 2、生自由读诗,并与《山中问答》作比较,有什么异同? 3、生谈感受。 4、读出自己的感受。 5、全班读。 五、诵读,忆诗美 1、生练习背诵。 2、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背。 3、全班背《山中问答》。 六、点题,感诗人 1、学了这首诗,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李白?(悠然自得、洒脱、热爱大自然……) 2、生板书。 3、师:李白是一个多么丰富,多么有内涵的诗人,今天我们只是感受了他悠然自得、洒脱的的一面,下节课我们将会继续研究另一种风格的李白。 板书: 栖碧山? 山中问答非人间 笑而不答? 学习古诗方法:1、查资料了解诗人。2、初读古诗,读准字音。3、研读古诗,了解诗意。4、细读古诗,品味诗的意境。5、朗诵古诗,感悟古诗的情感。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 诗的第一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前句起得突兀,后句接得迷离。

这首诗的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那么“问”的主语即所谓“俗人”;“余”,诗人自指;“何意”,一作“何事”。“碧山”即指山色的青翠苍绿。诗以提问的形式领起,突出题旨,唤起读者的注意,当人们正要倾听答案时,诗人笔锋却故意一晃,“笑而不答”。“笑”字值得玩味,它不仅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造成了轻松愉快的气氛;而且这“笑而不答”,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人们思索的兴味。“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罢了。第二句接得迷离,妙在不答,使诗增添了变幻曲折,自有摇曳生姿、引人入胜的魅力。 第二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写“碧山”之景,其实也就是“何意栖碧山”的答案。这种“不答”而答、似断实连的结构,加深了诗的韵味。诗虽写花随溪水,窅然远逝的景色,却无一点“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飒情调,而是把它当作令人神往的美来渲染、来赞叹。何以见得?因为上面写的“笑而不答”的神态,以及末句的议论都流露出这种感情。“山花如绣颊”固然 是美的,桃花随流水也是美的,它们都是依照自然的法则,在荣盛和消逝之中显示出不同的美,这不同的美却具有共同之点—即“天然”二字。

这种美学观点反映了诗人酷受自由、天真开朗的性格。“碧山”之中这种不汲汲于荣、不寂寂于逝,充满着天然、宁静之美的“天地”,实非“人间”所能比!那么“人间”究竟怎样呢?这一回诗人真的不说了。然而只要稍稍了解一下当时黑暗的现实和李白的不幸遭遇,诗人“栖碧山”、爱“碧山”便不难理解了。可见,这“别有天地非人间”,隐含了诗人心中多少伤和恨!所以,要说这首诗是抒写李白超脱现实的闲适心情,恐怕未必贴切。诗中用一“闲”字,就是要暗示出“碧山”之“美”,并以此与“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因而诗在风格上确有一种“寓庄于谐”的味道,不过这并非“超脱”。愤世嫉俗与乐观浪漫往往就是这么奇妙地统一在他的作品之中。 全诗虽只四句,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其间转接轻灵,活泼流利。用笔有虚有实,实处形象可感,虚处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明代李东阳曾说:“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浓而近者易识,淡而远者难知。如……李太白‘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皆淡而愈浓,近而愈远,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这段话对于我们读这首诗倒是颇有启发的。诗押平声韵,采用不拘格律的古绝形式,显得质朴自然,悠然舒缓,更有助于传达出诗的情韵。 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