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郭的游乐设施

东郭免费旅游景点介绍图东郭免费旅游景点介绍图片大全

保定免门票的旅游景点都有哪啊?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喜欢旅游,尤其对于现在节奏比较快的生活下,旅游更是对于生活的调节。在河北保定,有很多值得旅游的景点,可是很多景点现在都是需要门票才能进去参观的。但是,也有一部分旅游景点可以免门票尽可以进去的。而且,这些景点也值得去参观。那么,在保定免门票的旅游景点有哪些呢?下面小编给你们推荐几个吧,他们分别是百里峡、白洋淀之窗博物馆以及冉庄地道战遗址。

第一个:百里峡

百里峡是我国5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河北省涞水县。百里峡被誉为“天下第一峡”,是目前国内发现规模最大、景观最为奇特的嶂谷地貌景区。百里峡景区全长105华里由三条峡谷组成。最外边一条被称作“蝎子沟”,中间的峡谷因沟内遍布海棠花而得名叫“海棠峪”,第三条峡谷被称作“十悬峡”,因沟内分布着数十处弧形的悬崖而得名。而且,百里峡还是很多影视剧的外景拍摄首选之地。比如央视版的《三国演义》,《赤壁》《萧十一郎》等都是在这里进行取景拍摄的。百里峡的生态基本上都是原始生态,而且这里的奇特地貌造就了冬暖夏凉的气温。因此,不管是哪个季节,都适合去百里峡。

第二个:白洋淀之窗博物馆

白洋淀之窗博物馆也是值得游玩的景点。它位于河北省安新县的鸳鸯岛上。博物馆展示的是朴实醇厚的渔民生活,以详细的历史资料展示了白洋淀的自然资源、水乡美景以及白洋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博物馆里面生动的再现小品种啊和电商,神兵“雁翎队”的光辉足迹。

第三个:冉庄地道战遗址

冉庄地道战遗址。这个也是值得推荐的免费的景点之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南30公里处。这里位置比较优越,交通比较便利,西有京广铁路,北有京深高速公路。冉庄地道战遗址现仍保留着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环境风貌。还保留着当年构筑的地道及各种作战工事。而且,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展厅内还珍藏着大批宝贵的地道战文物,辅之以声光电等现代化展览手段展现当年情景;多处旧址的复原陈列,使人如置身于抗日战争岁月。因此,有很来河北保定游玩的家长,如果有带小朋友玩的话,这里是必来之地,因为可以让小朋友知道我们现在的没有生活来之不易,是很多先辈奋斗得来的。

以上就是保定旅游面门票的三个比较推荐的景点。希望对来保定游玩的你有一点帮助。

滕州市东郭镇景点有哪几哪些百科

东郭镇莲青山风景区AAA天下第一情山

莲青山位于山东省滕州市境内,被誉为天下第一情山,著名的滕州古滕八景之一——谷翠双峰位于境内,滕州北依齐鲁孔圣之地曲阜;南临帝王之乡徐州;东连沂蒙山;西接微山湖,是墨子、鲁班故里,文化厚重,经济发达。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温暖湿润;交通便利,西临104国道和京沪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南距京福高速公路出口仅5公里,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滕州公交28路直达。风景区内有大小山头130余座,群山数峰争雄,绵延26公里。旅游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生态环境优美,山景、风景、谷景、林景、水景等景观系列种类齐全。被专家誉为山地景观大全。谷翠双峰,因谷山双峰并起、景色奇丽而得名,靠近莲青山风景区。王政诗赞曰:“迁从幽谷愧凡才,又览层峦眼界开。万笏朝天环汉表,两山排闼净尘埃。云谷入画分还合,春鸟和鸣去复来。群峭碧摩霄顶寺,新诗真拟赋蓬莱。”

运城免费旅游景点

一、舜帝陵

舜帝陵是华夏“三皇五帝”之一舜帝的陵园,也是国家4A级景区。虽然历经几千年,但是传统道德依然在华夏儿女的心目中依然闪烁光辉。

舜帝史称虞舜,黄帝的第九代孙,是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首领,历史上被尊崇为五帝之一。舜生于诸冯(今永济市张营乡舜帝村)。

因品德高尚而被尧选为接班人。继承帝位后,舜励精图治,选贤任能,发展经济,安定民生,实施教化,成为后世所敬仰的楷模。舜帝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始祖,他所开创的德孝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二、袁家村·运城印象

袁家村·运城印象有众多的美食供你品尝。集小吃街、十三县市特产街、酒吧街、文化街、特色民宿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圣地。

袁家村·运城印象位于中条山下盐湖区东郭镇。在中条山下,与九龙山相邻。

三、东花园

大禹古镇背靠运城市鸣条岗,面朝盐湖,坐落在中国最早的古城池禹王城附近,同时也在运城市重点打造的华夏根祖文化旅游景区内;打造的一座能满足游客吃、喝、玩、乐、游、购、娱的大型历史文化古镇。

东花园位于运城市东郊10公里处,运城市空港新区东部。建成后将成为运城市首屈一指的欢乐王国,黄河三角洲地区,一个理想的商务、休闲、度假胜地。

四、天逸公园

天逸公园是一个以自然园林风格为特色的集休闲,娱乐,人文为一体的多功能山水人文公园。主要是由一湖二岛构成的。

天逸公园位于运城市区解放北路盐湖区法院对面,解放北路以西,货物东路以东,北外环以南。

五、凤凰谷

凤凰谷离运城市很近,是一个现代工业文明包围的纯净的绿色世界,呈现了石头的奇特,林间的秀丽,山谷的幽静。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凤凰谷位于中条山腹地。由凤凰山,东部和西部二个山谷组成,因类似于一只乘南风展翅的彩凤而得名。

雨后东郭排岸司申梅开方及三分,戏书小绝,令一面开燕

东郭:地名,小东郭。

排岸司:宋官署名。属司农寺。掌有关各地至京师水运纲船运输事项。

检《吴船录》,有记载云:石湖居士(注:即范氏)以淳熙丁酉岁五月二十九戊辰离成都。是日,泊舟小东郭合江亭下。合江者,岷江别派,自永康离堆分入成都及彭、蜀诸郡,合於此以下新津。绿野平林,烟水清远,极似江南。亭之上曰芳华楼,前后植梅甚多。故事:腊月赏梅於此。管界巡检在亭傍,每花开及三分,巡检司具申,一两日开燕,监司预焉。蜀人入吴者,皆自此登舟。其西则万里桥,诸葛孔明送费禕使吴,曰:「万里之行,始於此。」后因以名桥。杜子美诗曰:「门泊东吴万里船。」此桥正为吴人设。余在郡时,每出东郭,过此桥,辄为慨然。东下五里,曰板桥滩,自蜀都下峡,滩之始也。

标题中的“申”盖指此“具申”之“申”也。

方及,才到。

三分,花开十分,只及三分的意思。也就是刚开未久,已显花形。

戏书,古文人常用的一种标题之法,以显其随意之态。相当于现在的“学写”,“试写”,“打油”之类。

小绝:五绝,绝句,谦称小绝。范诗是一首五言绝句。

燕:通宴,宴席,游乐。(参看上段引文)

你的点断已经可以了。

白居易当时时代环境的简介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白居易生平

  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贞元二十六年(800)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还说他母亲是看花时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做左赞善大夫陪太子读书,应驱逐出京。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谕诗。

  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打击,他说自己是“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三年后他升任忠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穆宗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杭州任满后任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七十岁致仕。比起前期来,他消极多了,但他毕竟是一个曾经有所作为的、积极为民请命的诗人,此时的一些诗,仍然流露了他忧国忧民之心。他仍然勤于政事,作了不少好事,如他曾经疏浚李泌所凿的六井,解决人民的饮水问题;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认为只要“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就不会受旱灾之苦了。这就是有名的“白堤”。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父亲白季庚及外祖父都是诗人,在这种家庭背景下,白居易读书十分刻苦,终成诗人。但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样,也嗜酒成性。张文潜在《苕溪鱼隐丛话》中说:陶渊明虽然爱好喝酒,但由于家境贫困,不能经常喝美酒,与他喝酒的都是打柴、捉鱼、耕田的乡下人,地点也在树林田野间,而白居易家酿美酒,每次喝酒时必有丝竹伴奏,僮妓侍奉。与他喝酒的都是社会上的名流,如裴度、刘禹锡等。

  他在67岁时,写了一篇《醉吟先生传》。这个醉吟先生,就是他自己。他在《传》中说,有个叫醉吟先生的,不知道姓名、籍贯、官职,只知道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他的居处有个池塘、竹竿、乔木、台榭、舟桥等。他爱好喝酒、吟诗、弹琴,与酒徒、诗宇航局、琴侣一起游乐。事实也是如此,洛阳城内外的寺庙、山丘、泉石,白居易都去漫游过。

  每当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他邀客来家,先拂酒坛,次开诗箧,后捧丝竹。于是一面喝酒,一面吟诗,一面操琴。旁边有家僮奏《霓裳羽衣》,小妓歌《杨柳枝》,真是不亦乐乎。直到大家酩酊大醉后才停止。白居易有时乘兴到野外游玩,车中放一琴一枕,车两边的竹竿悬两只酒壶,抱琴引酌,兴尽而返。

  又据《穷幽记》记载,白居易家有池塘,可泛舟。他宴请宾客,有时在船上,他命人在船旁吊百余只空囊,里面装有美酒佳肴,随船而行,要吃喝时,就拉起,吃喝完一只再拉起一只,直至吃喝完为止。

  如此说来,与陶渊明的苦况,当然不同。

  方勺《泊宅编》卷上说: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中,饮酒者八百首。这个数字不算小。

  他喝酒时,有时是独酌。如在苏州当刺史时,因公务繁忙,用酒来排遣,他是以一天酒醉来解除九天辛劳的。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劳。如果没有九天的疲劳,怎么能治好州里的人民。如果没有一天的酒醉,怎么能娱乐的的身心。他是用酒来进行劳逸结合的。

  河南尹卢贞刻《醉吟先生传》于石,立于墓侧。传说洛阳人和四方游客,知白居易生平嗜酒,所以前来拜墓,都用杯酒祭奠,墓前方丈宽的土地上常是湿漉漉的,没有干燥的时候.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极可注意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俾辞赋合炯戒讽谕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谕,所以他主张:“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闲适诗和讽谕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谕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七)、“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对酒五首》其二)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龚颐正《芥隐笔记》)。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二老堂诗话》)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自无常冥使吧)关盼盼原是徐州名妓,后被徐州守帅张愔纳为妾室。白居易远游徐州,张愔设宴款待他,席间,还让宠妾关盼盼歌舞助兴,白居易大为赞赏关盼盼才艺,写下了“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一诗。两年后张愔病逝,姬妾们作猢狲散,只有关盼盼难忘恩情,移居旧宅燕子楼,矢志守节,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一晃,十年过去了。白居易听闻了关盼盼守节一事,认为她既已坚持这么久,何不索性以死殉夫,留下贞节烈妇的名声,成就千古美谈呢。于是提笔作诗,托人转交关盼盼只见上书:

  黄金不惜买娥眉,

  拣得如花四五枚,

  歌舞教成心力尽,

  一朝身去不相随。

  关盼盼看到这首诗,立刻大哭一场。她之所以不死,是唯恐别人误会张愔自私,让爱妾殉身,反辱没了张愔名声,所以苛延残喘,偷生了这些年,而白居易竟以诗作讽,逼她殉夫,怎不悲愤?性情贞烈的关盼盼在十天后绝食身亡。一个出身风尘的女子,本来就无法以忠诚贞洁来要求她,就算良家妇女为亡夫守节,也只是个人选择,或取决于夫妻感情。

  像关盼盼这样痴情重义的,只能说是张愔的福分,遇上一个知恩图报情深意切的女子。注意,关盼盼守了十年,而不是一年半载地摆摆姿势,沽名钓誉。

  惨淡哀戚地活十年,不是更难于一死了之吗?但是,向来都很悲天悯人的白居易不仅不同情她的境遇,还狠推一把,认为她应该自杀殉情,用粗暴的男权主义给她指出一条绝路,译成口语就是,你怎么不去死?

  殉葬这种事有多么不人道,已不用再三论证,而殉情,完全要看个人意愿,你死了,我也无法独活,那我们就一起去。可白居易作为一个旁观者,有什么资格指手画脚呢?

  吃人的礼教终于生吞了关盼盼,她临死前念了一句,儿童不识冲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你白居易稚若幼童,怎识得我冰清玉洁。

  她以自己高贵的死,回敬了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听闻死讯也大为后悔。若干年后,他归隐洛阳香山,心知时日不多,就遣散了侍姬樊素与小蛮(其实这是白又反下的第二个错误,两个小妾本就命苦,又已是“残花败柳”之身却被老白扫地出门,老白看来是没想过她们其实也是也自己一样的人),不想她们重蹈关盼盼的悲剧。

  白居易逝世时,时年75岁。葬于龙门山。他去世后,唐宣宗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他生于“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生地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11岁起,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六年。少年时读书刻苦。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十八年,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二人订交。以后诗坛元白齐名。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县尉。作《观刈麦》、《长恨歌》。元和二年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四年,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他此时仍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与国政。他能不畏权贵近,直言上书论事。元和六年,他因母丧居家,服满,应诏回京任职。十年,因率先上疏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次年写下《琵琶行》。开始“吏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的诗渐多。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还京,累迁中书舍人。因朝中朋党倾轧,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放,先后为杭州、苏州刺史,颇得民心。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书监,明年转刑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阳。后历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在洛阳以诗、酒、禅、琴及山水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会昌四年,出资开凿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民。75岁病逝,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立身行事,以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指导思想。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3000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上),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

  “辞质而径”,辞句质朴,表达直率;

  “言直而切”,直书其事,切近事理;

  “事核而实”,内容真实,有案可稽;

  “体顺而肆”,文字流畅,易于吟唱(《新乐府序》)。

  理论: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游玩的造句游玩的造句是什么

游玩的造句有:下课铃响后,同学们三五成群的在操场嬉戏游玩。在这形象万千的游戏室里,我已经游玩过,在这里我已经瞥见了那无形象的他。

游玩的造句有:儿童节那天,老师带领幼儿园的小伙伴们到南湖游玩。姐姐给我讲了许多去海边游玩的趣闻。注音是:一ㄡ_ㄨㄢ_。词性是:动词。结构是:游(左右结构)玩(左右结构)。拼音是:yóuwán。

游玩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游玩yóuwán。(1)嬉戏玩乐。

二、引证解释

⒈亦作“游_”。亦作“游_”。嬉游玩乐。亦指游览赏玩。引《荀子·王霸》:“若夫贯日而治详,一日而曲列之,是所使夫百吏官人为也,不足以是伤游玩安燕之乐。”《荀子·王霸》:“齐桓公闺门之内,县乐奢泰游_之修,於天下不见谓修。”杨_注:“_与玩同。”《宋书·羊欣传》:“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寺僧见_是见任官,愈加恭敬,陪侍指引,各处游_。”洪深《青龙潭》第一幕:“将来通了公路,青龙潭也算是个名胜,来游玩的人,一定很多的。”亦作“游_”。游逛;游戏。《宋书·徐湛之传》:“湛之更起风亭、月观、吹_、琴室,果竹繁茂,花药成行,招集文士,尽游玩之适,一时之盛也。”《敦煌曲子词·苏莫遮》:“宝石__光灿烂,异草名花似锦堪游_。”宋吴自牧《梦粱录·正月》:“不论贫富,游玩琳宫梵宇,竟日不_。”元陈可久《卖花声·四时乐兴》曲:“东郭游_,西湖筵宴,乐陶陶满斟频劝。”《石点头·郭挺之榜前认子》:“米天禄又请他到山前山后去游玩,游玩归来,过了一宿。”《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这几个连日鞍马劳顿,见了这么大寺,心中欢喜,一齐下马停车,进去游_。”

三、国语词典

游戏玩耍。

四、网络解释

游玩亦作“游_”。嬉游玩乐。亦指游览赏玩,主要是个人或携伴出游,游玩的关键在于游,游即个人或一群人行走过程中欣赏周边景色,玩即趣味性活动,游玩的要义在于旅游的过程中丰富单调无味的生活。

关于游玩的近义词

玩耍嬉戏游乐游戏

关于游玩的诗词

《试墨·长沙游玩地》《城内花园颇曾游玩,令公居守亦有素期,适春》《长思仙·恣遨游玩清秋》

关于游玩的诗句

宸游玩物非无意年年此游玩在那个纸叠的世界里有一座我们的花园我们曾在花园里游玩在干净的台阶上画着图案我们和图案一起跳舞跳着

关于游玩的成语

游山玩水观山玩水破玩意儿把玩无厌

关于游玩的词语

玩世不恭游山玩景拥兵玩寇玩时_日观山玩水玩法徇私玩物溺志玩故习常寇不可玩吃喝玩乐

赞美南浔古镇的唯美诗句

1.关于南浔古镇的诗句

2.关于夕阳古镇的唯美诗句

关于南浔古镇的诗句1.关于南浔的诗句

1,张帆出东郭,沽酒问南浔。

出自宋代戴表元的《东离湖州泊南浔》,意思是:杨帆起航从东城外离开,去往南浔寻找一壶美酒。2,清溪通笠泽,地以水为乡。

出自明无名氏的《南浔祇园寺赠老僧诗》,意思是:清溪通往笠泽,大地以水为乡。3,南浔贾客舟中市,西塞人家水上耕。

出自元代韩奕《湖州道中》,意思是:南浔的商人在船上开市,西塞的百姓在水上耕耘收获。4,春寒漠漠拥重裘,灯火南浔夜泊舟。

出自明代文征明的《夜泊南浔》,意思是:春意寒冷,穿着厚厚的衣裳,在灯火通明的晚上将船停在南浔。5,蓬莱何必去东瀛,三濑湾前杰阁撑。

出自清代董骏的《泛月登浔东分水阁》,意思是:想欣赏蓬莱仙境的话,何必去东瀛,三濑湾前的高阁就足以媲美蓬莱了。

2.关于南浔的诗句

1,张帆出东郭,沽酒问南浔。出自宋代戴表元的《东离湖州泊南浔》,意思是:杨帆起航从东城外离开,去往南浔寻找一壶美酒。

2,清溪通笠泽,地以水为乡。出自明无名氏的《南浔祇园寺赠老僧诗》,意思是:清溪通往笠泽,大地以水为乡。

3,南浔贾客舟中市,西塞人家水上耕。出自元代韩奕《湖州道中》,意思是:南浔的商人在船上开市,西塞的百姓在水上耕耘收获。

4,春寒漠漠拥重裘,灯火南浔夜泊舟。出自明代文征明的《夜泊南浔》,意思是:春意寒冷,穿着厚厚的衣裳,在灯火通明的晚上将船停在南浔。

5,蓬莱何必去东瀛,三濑湾前杰阁撑。出自清代董骏的《泛月登浔东分水阁》,意思是:想欣赏蓬莱仙境的话,何必去东瀛,三濑湾前的高阁就足以媲美蓬莱了。

3.与“南浔古镇”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译文】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

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出处】《忆江南·江南好》——唐代·白居易

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译文】辽阔的干里江南春景美如画,莺歌燕舞绿叶映衬鲜艳红花。

【出处】《江南春》——唐代·杜牧

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出处】《江南逢李龟年》——唐代·杜甫

4.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译文】江南水上可以采莲,莲叶多么茂盛,鱼儿在莲叶间嬉戏。

【出处】《江南》——两汉·佚名

5.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译文】上千艘船过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

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

【出处】《望江南·梳洗罢》——唐代·温庭筠

6.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译文】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

【出处】《望江南·超然台作》——宋代·苏轼

7.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译文】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比天空还青,游人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

【出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唐代·韦庄

8.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译文】山间的明月不知道我的心事,绿水清风中,鲜花独自摇落。

花儿零落中,不知不觉的明月早已经斜入碧云外。

【出处】《忆江南·江南好》——唐代·白居易

9.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译文】一江烟水映着晴翠山峦的云气,两岸的人家画檐连着画檐,

一片荷花浮在水中秋光安宁闲淡。

【出处】《水仙子·咏江南》——元代·张养浩

10.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译文】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长得很美,卖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

【出处】【出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唐代·韦庄

4.求有关古镇的古诗

唐张祜《枫桥》----枫桥古镇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忆重游岁月遥。惟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疏雨过枫桥。

明史鉴:《夜宿乌镇有怀同游诸君子(二首)》----乌镇

两两归舟晚渡关,孤云倦鸟各飞还。月明乌镇桥边夜,梦里犹呼起看山。

风荡彩舟明月中,鸳鸯湖上水如空。城中年少能歌舞,也学蛾眉故恼公。

宋作者:陈宓:《约杨至之潘谦之登清水岩不果和潘韵》----西塘

春入溪山几许深,拟陪杖屦远追寻。千章古木都凝绿,百啭黄鹂尚好音。

君有佳人同笑语,我怀拙患阻登临。移时伫立西塘上,有酒盈樽敢自斟。

宋戴表元:《东离湖州泊南浔》----南浔

张帆出东郭,沽酒问南浔。画屋芦花净,红桥柳树深。

鱼艘寒满港,橘市书成林。吾道真迂阔,浮家尚越吟。

5.描写南浔藏书楼的诗句

南浔是中国近代史上罕见的一个巨富之镇,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的第二天,就曾正式宣布南浔镇升级为市。

在这个熙熙攘攘的古镇上,有着号称“四象”的江南四大首富。又有类如《红楼梦》中宁国府、荣国府那样八家公爵似的,号称“八牯牛”的大富之户,以及拥有充满了民间嘲讽意味的,号称“七十二只金黄狗”的豪门、财主。

南得镇是江南水乡名镇之一,也是驰名中外的“辑里湖丝”的故乡,文化悠久,人才辈出,风景优美。现总面积34.27平方公里,其中镇区为3.2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4万4千多。镇上名园古迹甚多,历史上最盛时期有大小园林20余座,现存有小莲庄、颖园和嘉业堂藏书楼等,明代百间楼风貌奇特,清代张石铭和张静江故居别有情致。

江南水乡的南浔不单外美,而且内秀,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是旅游小憩之胜地。南浔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初见成效,基础设施、新区拓展、投资环境等硬、软件建设进展顺利。

已充分显示出经济建设、对外开放、小城镇建设方面的“龙头”作用和辐射功能,是湖州市对外开放、加快发展的重要“窗口”。线路:1.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刘氏梯号(红房子)-镇史馆-求恕里-张石铭旧宅2.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江南民俗风景区-刘氏梯号(红房子)-广惠宫-镇史馆-求恕里-张石铭旧宅-张静江故居-百间楼。

6.有关“古镇”、“小镇”的古诗词有哪些

明史鉴:《夜宿乌镇有怀同游诸君子(二首)》----乌镇

两两归舟晚渡关,

孤云倦鸟各飞还。

月明乌镇桥边夜,

梦里犹呼起看山。

风荡彩舟明月中,

鸳鸯湖上水如空。

城中年少能歌舞,

也学蛾眉故恼公。

宋戴表元:《东离湖州泊南浔》----南浔

张帆出东郭,沽酒问南浔。

画屋芦花净,红桥柳树深。

鱼艘寒满港,橘市书成林。

吾道真迂阔,浮家尚越吟。

沙岸残春雨,茅檐古镇官。----陈与义雨宋代

共君方异路,山伴与谁同。日冷行人少,时清古镇空。(唐·皎然·《送秘上人游京》

古镇更为县,封疆半是山(宋·戴复古·《题分宜县呈石子和知县》)

古镇门前去,长安路在东。天寒明堠火,日晚裂旗风。(唐·项斯·《边游》)

古镇东西市,长江旦暮潮。(明·蒋忠·《经龙潭故居》)

7.有关“古镇”、“小镇”的古诗词有哪些

明史鉴:《夜宿乌镇有怀同游诸君子(二首)》----乌镇两两归舟晚渡关,孤云倦鸟各飞还。

月明乌镇桥边夜,梦里犹呼起看山。风荡彩舟明月中,鸳鸯湖上水如空。

城中年少能歌舞,也学蛾眉故恼公。宋戴表元:《东离湖州泊南浔》----南浔张帆出东郭,沽酒问南浔。

画屋芦花净,红桥柳树深。鱼艘寒满港,橘市书成林。

吾道真迂阔,浮家尚越吟。沙岸残春雨,茅檐古镇官。

----陈与义雨宋代共君方异路,山伴与谁同。日冷行人少,时清古镇空。

(唐·皎然·《送秘上人游京》古镇更为县,封疆半是山(宋·戴复古·《题分宜县呈石子和知县》)古镇门前去,长安路在东。天寒明堠火,日晚裂旗风。

(唐·项斯·《边游》)古镇东西市,长江旦暮潮。(明·蒋忠·《经龙潭故居》)。

关于夕阳古镇的唯美诗句1.形容古镇的诗句

1、【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忆江南·江南好】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3、【送人游吴】唐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水港一作:水巷)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4、【龙门镇】唐杜甫

细泉兼轻冰,沮洳栈道湿。不辞辛苦行,迫此短景急。

石门雪云隘,古镇峰峦集。旌竿暮惨澹,风水白刃涩。

胡马屯成皋,防虞此何及。嗟尔远戍人,山寒夜中泣。

5、【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唐高适

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不知边地别,只讶客衣单。

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

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

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

登顿驱征骑,栖迟愧宝刀。远行今若此,微禄果徒劳。

绝坂水连下,群峰云共高。自堪成白首,何事一青袍。

2.描写夕阳美景的诗句

人间重晚情,夕阳别样红.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___《乡思》[宋]李觏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___-《渔家傲》(范仲淹)

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杂曲歌辞·水调歌第一》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唐)

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李白《登新平楼》

《乡思》[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

《杂曲歌辞·水调歌第一》

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白居易《和元八侍御升平新居四绝句·高亭》

好看落日斜衔处,一片春岚映半环.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杜甫《落日》

落日在帘钩,溪边春事幽.芳菲缘岸圃,樵爨倚滩舟.啅雀争枝坠,飞虫满院游.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忧.

有关(描写)落日(夕阳)的诗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斜阳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山园小梅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秋夜牵情

【宋】朱淑真

纤纤新月挂黄昏,人在幽闺欲断魂.

笺素拆封还又改,酒杯慵举却重温.

灯花占断烧心事,罗袖长供挹泪痕.

益悔风流多不足,须知恩爱是愁根.

浣溪沙

【宋】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声声慢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阮郎归

【宋】苏轼

暗香浮动月黄昏.堂前一树春.东风何事入西邻.儿家常闭门.

雪肌冷,玉容真.香腮粉未匀.折花欲寄岭头人.江南日暮云.

虞美人

【宋】苏轼

冰肌自是生来瘦.那更分飞后.日长帘暮望黄昏.及至黄昏时候、转销魂.

君还知道相思苦.怎忍抛奴去.不辞迢递过关山.只恐别郎容易、见郎难.

如梦令

【清】纳兰性德

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知否那人心?

旧恨新欢相半.谁见?谁见?珊枕泪痕红泫.

3.关于夕阳的美好诗句

1)独立望秋草,野人耕夕阳。——储嗣宗《南陂远望》

2)东风渐急夕阳斜,一树夭桃数日花。——来鹄《惜花》

3)摘桑春陌上,踏草夕阳间。——李端《春游乐》

4)愁客叶舟里,夕阳花水时。——岑参《还东山洛上作》

5)南忆新安郡,千山带夕阳。——皇甫曾《寄刘员外长卿》

6)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杜甫《晚晴》

7)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杜牧《秋霁寄远》

8)客寻朝磬至,僧背夕阳归。——崔峒《登蒋山开善寺》

9)耿湋河水平秋岸,关门向夕阳。——《送胡校书秩满归河中》

10)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倍相伤。——元稹《送卢戡》

4.关于夕阳的诗句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一半秋山带夕阳”。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唐.杜甫《羌村三首》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原游》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

4.老年

天将暮,

凭栏望断天涯路。

天涯路:

日薄西山,

大江东去。

动如流水静如玉,

天公劝我天边住。

天边住:

瑶台一梦,

大彻大悟。

5.关于夕阳的诗句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几百黄昏声称海,此刻红阳可人心.

东方红阳再度起,何时落入青山后?

<&lt;黄昏色词>>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照夕山深秋雨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关于古村的唯美句子

1、此时的小村也已成了白雪的世界。白白的屋顶,无暇的地面,没有一丝尘埃,洁白,纯净是这里唯一的主题。置身其中,好象真的来到了一个梦幻的国度。雪地了里,孩子们堆起了两个大大的雪人,戴着草帽,拿着扫帚,守护着这片属于他们的世界。心被净化,思想也变得天真而浪漫。看着地上浅浅的脚印,不由得浮想联翩:是谁来过这里?是美丽的白雪公主,还是善良的小矮人?在这如梦如幻的夜晚王子和公主在玉树下相依相偎该是怎样幸福……

2、天上是流水融融的春季,而人间却是白雪皑皑的冬天。因为有了雪的装扮,冬日里的树一下生动了起来。晶莹剔透,宛然是冰雕做的树干,水晶做的枝叶。清冷,高贵,俨然是嫦娥门前的桂树,在今夜遗落到了人间。惊叹留在心间,不敢高声言语,生怕一不留神,惊动了玉树,化作满地的碎片。

3、黄昏时的小河是那样的安逸,血色的夕阳把河水染得通红,在晚风的抚摸下,河水荡起了无数的涟漪,犹如条条红绸似的轻轻地流动着,几片落叶在水中悠悠地飘向远方。霞光落在里面,太阳也掉进里面,“扑通,扑通!”几条赤黑的鱼跃向水中,太阳碎了!过了一会儿,太阳又圆了。

4、被柳树环抱的农家小院更使人如醉如痴。夕阳余晕透过层层枝叶撒在这红砖青瓦的房舍上,给它抹上一层黄灿灿的颜色,烟囱冒出缕缕炊烟。几只燕子在空中掠过,地上鸡鸭在门前散步觅食,当最后一缕晚霞隐去,放眼望去,整个村庄暮霭缭绕。万家灯火微微闪烁,忽明忽暗,烘托出美丽而又宁静的夜。人们都沉浸在这恬静的气氛中。

5、乡间的小路上,别有一番情趣。孩子们正沐浴着夕阳的余辉,驱赶着;一群群牛羊走在归家的路上;一只只可爱的小羊羔和一头头活泼的小牛犊跟在它们母亲的后面在尽情地撒着欢。几个淘气的孩子坐在牛背上哼着乡村的小调;也有的孩子用鞭子驱赶着那些调皮的牛羊。歌声、哞哞、咩咩的叫声组成了一首动听的“牧曲”,与夕阳、晚霞一起撒在这弥满乡土味的小路上。

6、月亮像一颗稀有的珍珠,镶嵌在天上。月光像一片轻柔的白纱,将村子包围起来,整个村庄都沐浴在这柔和的月光里。月光在田野里流动,一切都那么安静,似乎整个世界只剩下它那沉稳的心跳和轻轻的脚步。

7.描写夕阳的诗句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4.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5.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6.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原游》

7.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朱自清)

8.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叶剑英)

9.日落西山头,人约黄昏后

10.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1.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唐.杜甫《羌村三首》

12.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13.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等等

我刚在微信上面的服务号一号查询,帮你找到的,你可以在去看看

8.描写古镇或小城的优美段落

如果和顺古镇是女子,不知会有多少人见着后便一见倾心,再顾倾城也罢!不施粉黛,自然又脱俗,如果可以,我愿来生是它村头石桥中的一块青石板,吻着你来时的气息,深深的小巷曲折,淙淙的溪流蜿蜒,这里的每一个幽深处都略带些文雅,不似喧嚣的都市,只听耳畔的呢喃私语就足以弥补你空缺的梦境,边地古镇的儒雅在慢慢经历着百年的传奇……

到了这里除了宁静的慵懒,在时间的滴答声中不要管世俗的奔命,萦绕在心头久久的烦恼也变成那么的无济于事,只是静静的等着阳光渐渐的变成夕阳。有人这样写过:“时间,如恒河沙数,广阔无边,你自觉拥有,却只抓住虚空。时间,如鸟迹鱼踪,过不留影,却探过无数生命,让人灵光乍现。有时,生活的目的就是奢侈的浪费时间,而你希望它长些,再长些?????,有时,生活的目的变成追逐时间,我们永在其后,疲于奔命?????如此荒度时间,却又是如此的吝啬时间?????”心是沉静的死寂,你吝啬着哪怕是一次的怦然心动。

马帮,还有驮着的茶叶,丝绸????在这里歇脚,然后继续前行,逃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夕阳和朗月星辰。还是那一声铜铃声穿破岁月的窗帷,三月的柳絮不飞,村落的街巷,长长的马帮驮着货物串巷而过,这样的铜铃声叮叮当当响彻了几千年,不惊不饶也变成了悠远的旋律,是那让心情愉悦的情愫。

在北方,看惯了秋的深刻,城市里的人,呆久了,对季节的感觉也没有那么的敏锐了。此时,看看日历才能寻得秋天,原来来了。选一个晴好的午后,走出去到云大银杏大道上走一走,身在喧闹的城市,亦能觅得着一处安静的秋,满是落叶一地,此时的夕阳凑在一起倾斜着洒向昏黄的叶,屏住呼吸仰起眼睛,慨叹几许,文字笨拙的也会是诗人。想走远些的人大可以市郊不远处的植物园,秋的颜色就像枫叶的红,你探头仰望思绪泛滥的幻想着,最后淡淡的吐出句“迟了,是我来迟了”。这里的秋来得悄无声息,稍不留神就会错过了一个人的练习,藏得很紧,不免让人有点孩时抓迷藏的味儿。

与生俱来的感性一下子就涌上心头,瘫软在地上,不肯迈开一个步子,生怕每一次的振动都会给梦一个来不及的惊扰。在大理!你可以尽情的道尽风花雪月之词,看尽世间风花雪月之美!风的急促有致,也许最懂风的要数西洱河畔的绿柳;花的楚楚禅味,不羁的踏上似那攀援的凌霄花;雪的难得可贵的开在,达到一个高度才知道她的寒而微美;月的摄人心魂,最好的划着小舟在洱海里泛舟。

这个小城太适合你放下所有的情愫,寻梦!做一个时光的聆听者,在有月光的夜晚里慢慢,借着风的轻轻倾诉着。挽不住一袖清辉,惆怅变得无济于事,漫步在古城的青石板砌成路上,真正寻得着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忍不住快要抓住的心事逸乐,却要强抑住快要溃不成堤热泪。

:美文亭

9.求一篇关于古镇的优美散文

原创:

孤远而忧郁的马蹄声,洒落在沉默的石阶上,如洁白的雨花……梦境总是接踵而至,蔓延到日光的隧道。

寻着那一卷《画梦录》,你嗒嗒的马蹄轻叩那久远的门扉,而我,却不想再被谁唤醒……

夕阳归鸿,杨柳飘绿,古桥流水,三三两两的傍水人家。

寻觅的你,一一叩问……

你忘了你是何人,绕过那青石街道,穿过那街尾小巷,你却依然记得此行的目的。

湖光山色,绵延的山峦,暮霭低低的颔首。涟漪的暮色倒映心事如水。你爱上如此的景色。而你只是一个寻梦人……

谁能为谁抛却繁华?

谁也篡改不了岁月的书籍。

一页一页,密密的故事情节和或深或浅的情愫……回忆,是一把剑。真实的会把眼眸深深的刺痛。

夕阳西下,人在天涯……

你飘远的马蹄伴着我最后一颗热泪,流逝……

拭去睫毛上的晶莹,轻掩窗扉,淡淡时光,一笔抹了岁月痕迹……

窗外雨意阑珊。

从此素心朝天……

多么希望这是一场不留痕迹的残梦,就这样在我的思维里永远的退却……

我已不是寻梦人……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

在墓前祭祖埽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的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兄战国时代埽墓之风气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韶定寒食埽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而在寒冷的冬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於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扬,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

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基于上述意义,清明节因此成为华人的重要节日。

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或后10天。有些籍贯人士的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纪念方式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

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

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其结果是,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渐取代扫墓的习俗。

新加坡华人也在庙宇里为死者立神主牌,庙宇因此也成了清明祭祖的地方。

清明节当天有些人家也在家里拜祭祖先。

在清明节这一天,可到先人坟地、骨灰放置所或寺庙的灵位前静默鞠躬。

简单概括)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因此,清明节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2.(详细叙说)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成为节日的节气,其由来则与绵山介子推的故事有关。

春秋时代的晋国,晋献公的几个儿子为争夺王位展开了激烈的争斗。晋献公的第二个儿子重耳为了避免自相残杀,流亡国外十九年。晋国的臣子介子推敬佩重耳的人品,舍命相随,在重耳最危难的时刻曾割股奉君。君臣一起经常讨论救国、治国方略,关系融洽。重耳曾言,如果自己将来能做国君,一定重报介公之恩。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终于打回晋国,当上了晋国国君,是为晋文公。晋文公复国之后,大宴群臣,论功行赏,却没有给经常提意见的介子推任何官位和赏赐的东西。介子推不屑与整天在晋文公身边阿谀的小人为伍,更为晋文公复国之后没有施行清明政治感到失望。于是带着老母上了绵山,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有人开始议论了,说晋文公忘恩负义,不用贤臣,晋文公慢慢地也听到了这些议论,他似乎感觉到自己做的有些不对,赶紧叫人去请介子推,才知道介子推已经去绵山隐居了。为了让臣下知道自己不是忘恩负义的昏君,平息人们的议论,晋文公急于找回介子推。他带领群臣来到绵山,寻找介子推。绵山涧壑万仞,峭壁嶙峋,山路崎岖,加之介子推有意躲避,怎么也找不到介子推。晋文公心里起急,但也无可奈何。

晋文公的手下也是各有心思,有的希望介子推回来,辅佐晋文公治理天下,有的却怕介子推回来,夺了自己的恩宠。一个手下向晋文公谏言说,介子推是个大孝子,大王您派人放火烧绵山,介子推怕伤了老母,一定会出来见您。乱了方寸的晋文公见介子推心切,竟糊里糊涂地采纳了这个主意,命人在绵山上放起火来。时值仲春,风大物燥,烟火吞没了整个绵山。大火烧了几天也没有见到介子推的影子。大火熄灭后人们才发现,介子推宁死不肯出山,已经和母亲被烧死在山顶一棵大柳树下。晋文公想起介子推对自己的忠心和肺腑之语,扶着被烧死的大柳树不禁嚎啕大哭。他让人将介子推母子葬于山岭之上,改绵山之名为介山,“以志吾过,且旌善人”。同时下令,在介子推的忌日,即冬至后105天全国禁止动烟火,只许吃冷食,是为寒食节,以示纪念介子推

第二年寒食节的翌日,晋文公到绵山介子推殉难的大柳树下来吊祭,发现被烧死的大柳树上已生出了新的柳枝。他回想起介子推生前希望他复国之后施行清明政治的主张,感慨万千,下令封这棵柳树为“清明柳”,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从此晋文公整肃政务,发展生产,晋国终于强大起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随着国家影响力的增大,寒食节、清明节的习俗流行于大江南北,唐代诗人卢象赋诗云:“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其实,寒食习俗起源于古代钻木取薪火之制。清明作为一个节气,远在周代也已经确定。寒食节、清明节不过是统治者用国家命令的形式强化了,并流传下来。此后,随着时间的迁移,寒食节的习俗渐渐融入了清明节。清明节成为二十四个节气中唯一具有人文历史的节日,人们在清明之际怀念逝者、祭祀先祖渐成习俗.

【清明节习俗】

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踏青插柳

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清明节还有插柳植树的风习,据说是纪念发明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并曾"尝百草"的神农氏;另一说是介子推死时所抱的柳树后来复活,晋文公赐名为清明柳,并折柳成圈戴在头上,此习俗后传入民间。虽然有着不同的典故源流,但这些风俗仍不离人们对春回大地的喜悦。

清明游乐

清明节除了上述扫墓祭祖、踏青插柳的习俗之外,还有大量纯属游乐的风习,千百年来,倍受人们的喜爱,如延续至今的牵钩、放风筝和荡秋千等,也还有曾盛行一时,惟今已不复见的射柳和蹴鞠(音:促谷)。

牵钩

"牵钩"是古称,其实就是现代的拔河运动。据说春秋时,楚国为了进攻吴国,以牵钩这种运动来增强人民的体质。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绳,两头分为许多小绳,比赛时,以一面大旗为界,一声令下,双方各自用力拉绳,鼓乐齐鸣,双方助威呐喊,热闹非常。

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荡秋千

秋千最早叫"千秋",相传秋千为春秋时齐桓公从北方民族山戎所传入,汉以后成为清明及其它如端午节、寒食节等节日的民间游戏。秋千最初是用一根绳子,以手抓绳而荡,后发展成于木架上悬挂两绳,下拴横板而成。今日的公园和游乐场仍然有秋千,供儿童玩耍。

射柳和蹴鞠

清明节的起源

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请问李白的【将进酒】和白居易的【琵琶行】全部内容有哪些?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咋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唐?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人称“诗魔”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内容】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注释】

〔1〕浔阳江:即流经浔阳境内的长江。索索: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回灯:移灯。重:再。

〔3〕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拧动以调音定调。

〔4〕掩抑:掩蔽,遏抑。思:读去声。

〔5〕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6〕大弦:指最粗的弦。小弦:指最细的弦。嘈嘈:沉重舒长。切切:细促轻幽。

〔7〕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幽咽:遏塞不畅状。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8〕迸:溅射。

〔9〕曲终:乐曲结束。拔:奏弹弦乐时所用的拔子。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10〕舫:船。

〔11〕敛容:严肃矜持而有礼貌的态度。

〔12〕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13〕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4〕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王个皇帝的陵墓。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

〔15〕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16〕钿头云篦:镶嵌着花钿的发篦(栉发具)。击节:打拍子。

〔17〕颜色故:容貌衰老。

〔18〕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19〕来去:走了以后。

〔20〕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阑干:形容流泪。

〔21〕重(读平声):重新,重又之意。唧唧:叹声。

〔22〕呕(音欧)哑嘲哳(音折):形容声音噪杂。

〔23〕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24〕却坐:退回到原处。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25〕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26〕青衫:唐朝八品、九口文官的服色。

1、湓(pén)

2、铮(zhēng)

3、贾(gǔ)

4、悯(mǐn)

5、徙(xǐ)

6、谪(zhé)

7、荻(dí)

8、幽咽(yè)

9、虾蟆(háma)

10、绡(xiāo)

11、钿(diàn)

12、篦(bì)

13、春江花朝(zhāo)

14、呕哑嘲哳(ōuyāzhāozhā)

【译文】

元和十年,我被贬到九江当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个夜晚,到湓浦口送一个朋友,听见船中有人弹琵琶,那声音,铮铮纵纵,很有京城里的韵味。问那个人,才知道她原来是长安歌伎,曾经跟曹、穆两位名师学弹琵琶,年纪渐大,姿色衰退,只好给一个商人当老婆。我便吩咐摆酒,让她畅快地弹几只曲子。她弹奏完毕,十分忧伤。叙述了年轻时候的欢乐情景;可是如今呢,飘零憔悴,在江湖中间辗转流离!我从京城里贬出来,已有两年,心情平静,安于现状。听了她的话,这天晚上,才感觉到被贬谪的味道,因而作了这首长诗送给她,共计六百一十二字(实际上全诗是六百一十六字),叫做《琵琶行》。

晚间在浔阳江边送别友人,枫叶荻花,在秋风里沙沙抖动。主人下了马,走进友人的船中,拿起酒想喝,却没有音乐助兴。闷闷地喝醉了,凄凄惨惨地将要分别,将分别的时候,茫茫的江水里沉浸着明月。忽然听见水面上飘来琵琶的声音。主人忘记了回去,客人也不肯起身。

跟着声音悄悄地询问是什么人在弹琵琶,琵琶声停止了,想说话却迟迟地没有说话。移近船只,请那个人相见。添酒、挑灯,又摆上酒宴。再三呼唤,她才肯走出船舱,还抱着琵琶,遮住半边脸庞。拧转轴子,拨动了两三下丝弦,还没有弹成曲调,已经充满了情感。每一弦都在叹息,每一声都在沉思,好像在诉说不得意的身世,低着眉随着手继续地弹啊,弹,说尽那无限伤心的事件。轻轻地拢,慢慢地捻、又抹又挑,开头弹的是《霓裳》,后来弹的是《六么》,粗弦嘈嘈,好像是急风骤雨,细弦切切,好像是儿女私语。嘈嘈切切,错杂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满了玉盘.花底的黄莺间间关关——叫得多么流利,冰下的泉水幽幽咽咽——流得多么艰难!流水冻结了,也冻结了琵琶的弦于,弦子冻结了,声音也暂时停止。另外流露出一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愁恨,这时候没有声音,却比有声音的更激动人心。突然爆破一只银瓶,水浆奔进,骤然杀出一队铁骑,刀枪轰鸣。曲子弹完了,收回拨子从弦索中间划过,四根弦发出同一个声音,好像撕裂绸帛。东边西边的船舫里都静悄悄没人说话,只看见一轮秋月在江心里闪耀银波。

疑疑吞吞地放下拨子又插到弦中,整理好衣裳,站起来显得十分肃敬。她诉说:“本来是京城里的姑娘,家住在虾蟆陵附近。十三岁就学会了弹琵琶的技艺,名字登记在教坊的第一部里。弹罢曲于,曾赢得曲师的赞扬,妆梳起来,常引起秋娘的妒嫉。五陵少年,争先恐后地赠送礼品,一只曲子,换来无数匹吴绫蜀锦。打拍子敲碎了钿头云篦,吃美酒泼脏了血色罗裙。今年欢笑啊,明年欢笑,轻轻地度过了多少个秋夜春天;同属的姐妹嫁给了军人,老鸨辞别了人世,无情的时光,夺去了美艳的红颜。门前的车马,越来越稀,嫁了个商人,跟他到这里。商人只看重利,哪在乎别离,上个月又到浮梁,去买茶做生意。留下我在江口,独守这空荡荡的船仓,绕船的月光白得象霜,江水也那么寒凉。深夜里忽然梦见少年时代的往事,满脸泪水,哭醒来更加悲伤。……”

我听了琵琶声已经叹息,又听了这番话更加歔欷。同样是失意人流落在远方,碰在一起啊,从前不认识那又何妨!我自从去年辞别了京城,贬官在浔阳,一直卧病。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哪有音乐,一年到头,也听不见管弦奏鸣。居住在湓江附近,低洼潮湿,院子周围,尽长些黄芦苦竹。早上晚间,在这儿听见的都是什么?除了杜鹃的哀鸣,就只有猿猴的悲哭。春江花晨和秋季的月夜,拿出酒来,却往往自酌自饮。难道说没有山歌?也没有村笛?呕哑嘲哳,那声音也实在难听!今晚上听了你用琵琶弹奏的乐曲,象听了天上的仙乐,耳朵也顿时清明。不要告辞,请坐下再弹一只曲子,我替你谱写歌词,题目就叫作《琵琶行》。

听了我的话长久地站立,又坐下拨弦索,拨得更急。凄凄切切,不象刚才的声音,满座的听众,都忍不住哭泣。这当中哪一个哭得最悲酸?江州司马的眼泪啊,湿透了青衫!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咋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唐?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人称“诗魔”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内容】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注释】

〔1〕浔阳江:即流经浔阳境内的长江。索索: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回灯:移灯。重:再。

〔3〕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拧动以调音定调。

〔4〕掩抑:掩蔽,遏抑。思:读去声。

〔5〕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6〕大弦:指最粗的弦。小弦:指最细的弦。嘈嘈:沉重舒长。切切:细促轻幽。

〔7〕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幽咽:遏塞不畅状。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8〕迸:溅射。

〔9〕曲终:乐曲结束。拔:奏弹弦乐时所用的拔子。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10〕舫:船。

〔11〕敛容:严肃矜持而有礼貌的态度。

〔12〕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13〕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4〕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王个皇帝的陵墓。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

〔15〕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16〕钿头云篦:镶嵌着花钿的发篦(栉发具)。击节:打拍子。

〔17〕颜色故:容貌衰老。

〔18〕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19〕来去:走了以后。

〔20〕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阑干:形容流泪。

〔21〕重(读平声):重新,重又之意。唧唧:叹声。

〔22〕呕(音欧)哑嘲哳(音折):形容声音噪杂。

〔23〕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24〕却坐:退回到原处。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25〕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26〕青衫:唐朝八品、九口文官的服色。

1、湓(pén)

2、铮(zhēng)

3、贾(gǔ)

4、悯(mǐn)

5、徙(xǐ)

6、谪(zhé)

7、荻(dí)

8、幽咽(yè)

9、虾蟆(háma)

10、绡(xiāo)

11、钿(diàn)

12、篦(bì)

13、春江花朝(zhāo)

14、呕哑嘲哳(ōuyāzhāozhā)

【译文】

元和十年,我被贬到九江当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个夜晚,到湓浦口送一个朋友,听见船中有人弹琵琶,那声音,铮铮纵纵,很有京城里的韵味。问那个人,才知道她原来是长安歌伎,曾经跟曹、穆两位名师学弹琵琶,年纪渐大,姿色衰退,只好给一个商人当老婆。我便吩咐摆酒,让她畅快地弹几只曲子。她弹奏完毕,十分忧伤。叙述了年轻时候的欢乐情景;可是如今呢,飘零憔悴,在江湖中间辗转流离!我从京城里贬出来,已有两年,心情平静,安于现状。听了她的话,这天晚上,才感觉到被贬谪的味道,因而作了这首长诗送给她,共计六百一十二字(实际上全诗是六百一十六字),叫做《琵琶行》。

晚间在浔阳江边送别友人,枫叶荻花,在秋风里沙沙抖动。主人下了马,走进友人的船中,拿起酒想喝,却没有音乐助兴。闷闷地喝醉了,凄凄惨惨地将要分别,将分别的时候,茫茫的江水里沉浸着明月。忽然听见水面上飘来琵琶的声音。主人忘记了回去,客人也不肯起身。

跟着声音悄悄地询问是什么人在弹琵琶,琵琶声停止了,想说话却迟迟地没有说话。移近船只,请那个人相见。添酒、挑灯,又摆上酒宴。再三呼唤,她才肯走出船舱,还抱着琵琶,遮住半边脸庞。拧转轴子,拨动了两三下丝弦,还没有弹成曲调,已经充满了情感。每一弦都在叹息,每一声都在沉思,好像在诉说不得意的身世,低着眉随着手继续地弹啊,弹,说尽那无限伤心的事件。轻轻地拢,慢慢地捻、又抹又挑,开头弹的是《霓裳》,后来弹的是《六么》,粗弦嘈嘈,好像是急风骤雨,细弦切切,好像是儿女私语。嘈嘈切切,错杂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满了玉盘.花底的黄莺间间关关——叫得多么流利,冰下的泉水幽幽咽咽——流得多么艰难!流水冻结了,也冻结了琵琶的弦于,弦子冻结了,声音也暂时停止。另外流露出一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愁恨,这时候没有声音,却比有声音的更激动人心。突然爆破一只银瓶,水浆奔进,骤然杀出一队铁骑,刀枪轰鸣。曲子弹完了,收回拨子从弦索中间划过,四根弦发出同一个声音,好像撕裂绸帛。东边西边的船舫里都静悄悄没人说话,只看见一轮秋月在江心里闪耀银波。

疑疑吞吞地放下拨子又插到弦中,整理好衣裳,站起来显得十分肃敬。她诉说:“本来是京城里的姑娘,家住在虾蟆陵附近。十三岁就学会了弹琵琶的技艺,名字登记在教坊的第一部里。弹罢曲于,曾赢得曲师的赞扬,妆梳起来,常引起秋娘的妒嫉。五陵少年,争先恐后地赠送礼品,一只曲子,换来无数匹吴绫蜀锦。打拍子敲碎了钿头云篦,吃美酒泼脏了血色罗裙。今年欢笑啊,明年欢笑,轻轻地度过了多少个秋夜春天;同属的姐妹嫁给了军人,老鸨辞别了人世,无情的时光,夺去了美艳的红颜。门前的车马,越来越稀,嫁了个商人,跟他到这里。商人只看重利,哪在乎别离,上个月又到浮梁,去买茶做生意。留下我在江口,独守这空荡荡的船仓,绕船的月光白得象霜,江水也那么寒凉。深夜里忽然梦见少年时代的往事,满脸泪水,哭醒来更加悲伤。……”

我听了琵琶声已经叹息,又听了这番话更加歔欷。同样是失意人流落在远方,碰在一起啊,从前不认识那又何妨!我自从去年辞别了京城,贬官在浔阳,一直卧病。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哪有音乐,一年到头,也听不见管弦奏鸣。居住在湓江附近,低洼潮湿,院子周围,尽长些黄芦苦竹。早上晚间,在这儿听见的都是什么?除了杜鹃的哀鸣,就只有猿猴的悲哭。春江花晨和秋季的月夜,拿出酒来,却往往自酌自饮。难道说没有山歌?也没有村笛?呕哑嘲哳,那声音也实在难听!今晚上听了你用琵琶弹奏的乐曲,象听了天上的仙乐,耳朵也顿时清明。不要告辞,请坐下再弹一只曲子,我替你谱写歌词,题目就叫作《琵琶行》。

听了我的话长久地站立,又坐下拨弦索,拨得更急。凄凄切切,不象刚才的声音,满座的听众,都忍不住哭泣。这当中哪一个哭得最悲酸?江州司马的眼泪啊,湿透了青衫!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