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散文创作情景自身修养(深度好文)

浅谈散文创作

摘 要:本文从经营文字、散文的定义、散文的灵魂、散文创作特点、作者的自身修养等方面,论述散文创作。

关键词:散文创作 情景交融 自身修养

散文创作离不开可爱的文字。文字从远古走到今天,走过了多少万年,才有了今天的朴实和华彩,才有了今天的肃穆与闲适,才有了今天的棱角与圆润,才有了今天的铿锵与无声。对文字怀有一颗敬畏之心,才会尊重文字、热爱文字,才会在作文时小心翼翼,唯恐乱点鸳鸯、张冠李戴,既不伤害文字,又能充分地表达出我们内心的思想和情感。

文字是有灵魂的,是有气息和体温的。抚摸文字,犹如抚摸一个个乖巧的精灵,能感受到它怦然的心跳。我的博客名叫“靠文字取暖”,意即在此。我要与文字相依相偎,相互取暖,让文字浸润我的生命。起码,我不会亵渎文字,不会玷污文字。

文字是不怕打磨的,更不怕推敲。每一篇散文,都有最适合自己的文字组合,这完全取决于作者的构思和谋篇布局,取决于作者与文字捻熟与否的关系。饱受文字的浸淫,笔下流淌出来的文字便珠圆玉润,眉眼耐看。

散文是需要用心经营的,需要作者呕心沥血付出的。大师用“惨淡经营”来说明作文的不易,我们该学习其经营散文的精神,穷尽一生,追求一生。

一、何为散文的灵魂

如此说来,一篇散文就如一个人,是有其骨架、血肉、面目和神韵的。骨架就是散文的间架,血肉是散文的脉络,面目是散文呈现出来的眉眼和整体形象,而神韵就是散文的灵魂。一个人面目姣好、身材匀称、形体呈现黄金分割之美,这个人的外貌就是美的,若再有一颗睿智的大脑、高尚的灵魂,这个人几乎就十全十美了。

何谓散文的灵魂?就是作者赋予散文的思想。散文倘若只流于对资料的记述,便是一具空壳,缺少使之神采飞扬的灵魂。我曾看过一个朋友的文章,写的是关于大别山红色革命的内容,朋友为写那篇文章,独自乘坐长途汽车,穿越三个县,跑到新县,不可谓不辛苦;他写了大别山从点燃革命火种到新中国成立的二十八年间的种种事件和英雄人物,不可谓无内容。可我对那篇文章的评论只有简短的四个字:缺少灵魂。人缺少了灵魂可以说是行尸走肉,散文缺少了灵魂,会是何种境况?我们都可以想像。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关于丽江的散文。丽江虽偏居西南一隅,四方游客却纷至沓来,描写丽江的散文何止万千,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而真正能够流传下去的,仔细想想,又有几篇呢?我认为,游记散文中一定要有作者的影子。

同样是写景点,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千古名篇,脍炙人口,人与景达到了水融的地步。《岳阳楼记》里看似没有作者的影子,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充分彰显了作者的思想和灵魂,这是比影子更高层次的境界。

今人的许多歌赋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也可以说是先天性不足,即浮光掠影,人景两夹皮。在许多游记散文里,容易出现流于表面的人云亦云的文字,写来写去,脱不了前人的窠臼,毫无意义,最终落了个无疾而终的下场。有些游记散文流落成了名胜与景点的资料的堆砌,从中看不出作者的行吟与所思所想。这样的游记是无效的劳动,顶多是增加了一些文字废品,或者称为文字垃圾。作为一个爱好文字的人,还是多制造一些精品、少生产垃圾为好。

二、散文写作特点

若想做到这一步,就得做一个有心人。到任何地方,那里都会有独特的历史,有行行的人,土著,游人,等等,他们各有各的故事,我们要下意识地积累素材,为日后创作做足准备。即便没有历史、没有人,至少我们还有心情吧?即便连心情都没有,总还有去那里的理由和游玩的过程吧?总之,只要留心,总会有取之不尽的素材。

这里,举一篇文章,在中国大众文学学会和《散文选刊》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美文天下 首届全国旅游散文大赛”中获得二等奖的一片文章《湘江的冬夜》,有如下文字:

江面苍茫,我望不到江水铺漫到了哪里,透过黑茫茫的江水和夜色,是一排遥远的灯火,想必那就是岸了——江心岛的岸。这江心岛,该是潇湘八景之一的橘子洲了,它像一条狭长的不沉的船,沥风沐雨,经年漂浮在湘江的江心,天然地将湘江一劈为二,只这东边的一半就如此遥不可及,可见这段湘江的浩瀚空阔了。

湘江东岸闲适整洁,林木葱郁。音乐漫道,缥缥缈缈,仿佛从地底下升起,又似随江风吹来,江岸浸淫在这舒缓的音乐中,直要仙仙羽化了。向北望去,一座大桥飞架江面,往来的车流形成一条红色的飘带。那该是橘子洲大桥了。往南,则见一座四层楼阁,灯火通明。我不知其故,便朝楼阁走去。竟是一带漫长的楼阁回廊。因是深夜,楼阁的台阶被封堵了,只见底层阁楼的两根门柱上镌刻着一副对联:高阁临江八景潇湘供指顾,大名盖世千秋李杜费评章。想必这楼阁是长沙人观赏湘江和橘子洲的极佳去处吧?

人常说情由景生,不错的。六年前的那个冬夜,我在去探访湘江之前,是没有想到写游记的,可当时的感觉很美,很奇特,一些东西沉淀于脑海,便有一种写出来的冲动,于是在返回信阳后,即挥就了这篇文字,美也好,丑也罢,由着它了。

我喜欢绮丽的华章,也羡慕朴素的篇什。华丽的辞藻固然可贵,平实的语言更加不易。当写到不需要精雕细琢字句的时候,写到字句在脑海里自然涌现、鱼贯而出的时候,达到信手拈来的地步,文章便写到了炉火纯青。这个时候,作文已不需要技巧,达到了无技巧的最高境界。

这里,我想起了散文《母亲的稻子》开头的一段文字——

我是在一个秋日的下午打通母亲的电话的。当时,太阳已经隐入了云层,天空微微阴沉下来。母亲的声音似乎洇湿了水,有种涩涩的味道。

“昨日晚上,收割机割了稻子,打了二十袋谷,一千五六百斤。”母亲说,收割之前,我们家的稻谷倒伏了,收割机要的价格比站立的稻子多了一半,“都怪早些时候在秧田里撒了化肥,不光多花了钱,而且稻穗上的秕谷还多,减了不少产。”

通篇看来,都是最寻常最朴素的字词,完全能够表达我对母亲的感情。当然,并非越寻常越朴素的字词越好,只因我写不出华丽的篇章,这与我平时读书太少、脑子里存储的词汇太少有关,令人汗颜。

三、作者应加强自身修养

作文可以使人修身养性,反过来,品行高的人,作出的文也自带一种气质,正所谓“文如其人”。欲写好诗作好文,加强自身修养至关重要。

我是属于眼高手低型的,大话能说一箩筐,临了要自己作文,则往往词不达意,劳筋费神不得篇章,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看花容易绣花难”的道理所在。但并不能因其难而不为,看得多了,细心模仿,也能绣出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这便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的道理。倘再加上自己的元素,终是会绣会吟的,且会有创新的可能,何乐而不为呢?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