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感悟生命的价值

清明节散文随笔_散文清明节随笔300字_清明时节随笔

清明,感悟生命的价值

清明,感悟生命的价值

李文铭

东风徐来春已至,草长莺飞又清明。

清明,是我们上坟扫墓、寄托哀思、慎终追远、敦亲睦族的日子。

“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祭祀、缅怀、感恩、追思,充满凝重、悲凄的意味。

对国人来说,只有清明这个节日能让人们即便辛苦地堵在路途中,也要赶去完成这样一场祭奠先人的精神仪式。

在逝者与生者的对话中,人生的意义才随之展开。生与死的哲学思考、人间亲情的珍重呵护、对生命价值的重新思索、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日常为生计奔突劳碌,繁华喧闹、万丈红尘中的都市人在感到疲累、迷惑时,终于能够借助清明假期,回到遥远的故乡,来到逝去的先祖前,跪拜叩首,沟通生死,回归信仰,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家园。这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对逝者的缅怀,只为更好地转化为对生者的关怀。

努力地了解死亡,是为升华生命的意义。这或许正是清明节不仅是祭奠先人的日子,也是歌咏生命的节气的原因。春暖花开、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地万物生。这样的清明,人们踏青而行,折柳、沐浴、放风筝、吃寒食,缅怀先人的同时也在感受生命成长的气息。万物欣欣向荣中,人们仿佛能够体味到《清明上河图》中,春日汴梁那种热闹祥和的气息。这是生命的气息,也是生活的气息。饱受工作、生活重压的都市人,渴望借助这样的日子,走出城市,来到乡野,去歌咏生命的力量,去感受春日生活的悠闲,去放空自己。

事实上,清明从一种民间的传统习俗变成一个国家的节日,也正暗含着国家层面对每个个体的关注。毕竟,对逝去人的祭奠,更多是为了让生者感受到慰藉,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对活着的人的尊重上;对春日生命的歌咏,也是要落脚到每个现实中鲜活的生命里,去保障他们的权利、尊严不受损,让生命生长灿若夏花。

所谓文化与传统,很多时候,正是从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个体的尊重中,通过长期创造形成的一种历史、人文积淀,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习俗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

清明,让我们在慎终追远中,感悟这份传统文明,感受生命的价值。

作者创作简历:李文铭,河北省沧州市青县人。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在人民日报、河北日报等国家、省市报刊及学习强国等网络新媒体发表各种题材的文学作品,有多篇作品获奖,诗歌《白衣战士,人民的英雄》获第七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战疫,我们不退》获第七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散文《七月,我为您歌唱》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全国征文大赛中获金奖;散文《母亲的故事》在第四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中获二等奖。作品选入《读者》《新华文学》《燕京诗刊》《齐鲁文学》《优秀文学作品精选》《百年回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诗文大赛获奖作品集》《2021年中国当代散文精选》等。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