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著名作家廖子馨:澳门是有深厚的历史文化

大洋网讯 在澳门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文学史上,《澳门日报》镜海版可谓“一枝独秀”,为澳门作家开辟了最好的天地。澳门笔会秘书长、《澳门日报》副总编辑,澳门著名作家廖子馨12月16日在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澳门是有文学的,“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提出来以后,澳门的文学有更多机会可以融入到内地来。

澳门有深厚的历史文化

廖子馨说,谈到“中西文化交流”,人们常常会讲起中国香港、台湾,其实澳门是最早的,有400多年历史了。中西文化在那里交汇,后来慢慢地交融。以前,所有传教士要到中国内地,必须要先到澳门学中文,甚至学一年,学懂了才能进去。

“澳门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中国最早的妇女教育也是在澳门开始的。澳门的报业,左、中、右三派都有,上世纪60年代开始,比较中立、左派的报纸,就开始在澳门参与整体市场的竞争。”

澳门作家来自各地移民

“为什么说上世纪80年代澳门文学起飞?内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作协派出作家代表团到澳门、香港去,我们开始和内地作家接触了,对澳门是一个冲击。”

“澳门作家十分多元化,不仅仅是本地澳门人,还有很多的东南亚华侨到澳门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印尼排华,以及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柬埔寨、越南战争,导致很多东南亚华侨会选择到澳门来,他们当中不少文化人自然就融入到澳门的作家团队。还有一类作家就是内地人。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非常多的内地人移居到澳门来,澳门本身的文化特点就是包容性比较大,只要你文章写得好,一拿到报社来就刊登。”

《澳门日报》:延续“文人办报”传统

谈到上世纪80年代是澳门的文学起飞的内因,廖子馨认为,这与《澳门日报》“文人办报”的传统密不可分。“《澳门日报》的社长对《澳门日报》的定义是‘文人办报’,特别重视文化这一块,所以也非常积极地推动澳门文学创作的发展。”

据廖子馨介绍,《澳门日报》1983年开设了纯文学版,叫“镜海版”,一直到现在还有。“文学版是不赚钱的,但是他们坚持到现在。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上世纪80年代,突然大家的创造力都爆发出来。”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冯秋瑜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