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推荐)中国古代文学之历史文化思考

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1.《探寻中国趣味——

中国古代文学之历史文化思考》

郭英德 著

中国古代诗学_中国古代诗论_中国古代诗学原理

本书针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了别开生面的深入研究,从审美趣味、文体特性、叙事观念、文化心态、文学教育等多个视角,由内而外地铺陈开来,揭示出古代文学中别具一格的中国趣味,使读者在新鲜的阅读体验中进行历史探索和文化思考。

2.《魏晋南北朝诗歌史论》

傅刚 著

中国古代诗学原理_中国古代诗学_中国古代诗论

本书将魏晋南北朝期的诗歌史作为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来考察,依照诗歌发展的规律重新确定各文学现象存在的合理性,并由此考察作家在文学史中的作用。

3.《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

唐力行 著

中国古代诗学原理_中国古代诗论_中国古代诗学

商人阶层是16世纪以后中国社会中最为先进的一支社会力量,他们的经营活动松动着传统社会的根基,推动着传统社会的缓慢转型。 商人的活动遍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本书正是从商人与近世社会相互作用这一广阔视野,考察商人在近世变革时代的特有功能。

4.《缺席与断裂:有关失范的社会学研究》

渠敬东 著

中国古代诗学_中国古代诗学原理_中国古代诗论

作者对于社会学理论不能面对困境的这一根本的“困境”有着深刻的理解,所以选择从“失范”概念入手来重构社会学面对“社会的缺席”,甚至“断裂”时刻的理论可能性。

5.《拜占庭帝国史》

陈志强 著

全书采用通史与专题史相结合的方法,按王朝成立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君士坦丁时代、查士丁尼时代、伊拉克略时代、毁坏圣像时代、马其顿王朝的统治、帝国衰落与十字军运动、尼西亚流亡政府、拜占庭末代王朝与灭亡等,从而较为全面阐释了拜占庭帝国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特色。

6.《唐诗流变论要》

葛晓音 著

中国古代诗论_中国古代诗学原理_中国古代诗学

本书从历次诗歌革新的背景思潮、儒学玄学思想的影响、文人行为方式和观念取向的演变等多种视角,对南朝至盛唐诗歌发展的若干外部原因提出了新颖独到的见解,反映了作者对唐诗流变前因后果的多种思考角度。

7.《奋进的历程:中国基督教的本色化》段琦 著

近代基督教传入中国,在与中国社会及文化的碰撞及融合中走过曲折的道路,最终找到了基督教本色化的正确途径,即跟随时代,调整自己,以适应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客观现实。

8.《道德失范研究:基于制度正义视角》

高兆明 著

中国古代诗学原理_中国古代诗论_中国古代诗学

本书以人类文明历史进程为背景,立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从多学科交叉的角度,在“伦理”-“道德”人理论框架中,以制度公正为切入点、制度有效供给为基本分析方法,从宏观的角度研究道德失范问题。

9.《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

苏国勋 著

详细地介绍了韦伯的生平和当代“韦伯热”兴起的原因,详尽地介绍了韦伯的宗教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思想,更对韦伯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进行了评述。

10.《逻辑的观念》

王路 著

中国古代诗学_中国古代诗论_中国古代诗学原理

本书从“逻辑”这个名称的不同含义、不同逻辑教材的不同内容和不同逻辑史著作的不同内容出发,寻找其中共同的东西,探讨其内在机制。

11.《思辨的张力:黑格尔辩证法新探》

邓晓芒 著

通过与中国哲学的比较,深入分析了黑格尔哲学中这两大精神的运作方式及相互关系,阐明了由此形成的黑格尔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统一的体系特征,展示了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内在联系和差异。

12.《柏拉图诗学和艺术思想研究》(修订版)

陈中梅 著

中国古代诗论_中国古代诗学原理_中国古代诗学

从本体论、认识论、神学、心魂学以及政治与道德的角度切入,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柏拉图纵深宽广、内涵丰富的诗学思想,客观评估了其理论价值和深远影响。

13.《研究》

韩林合 著

中国古代诗学原理_中国古代诗论_中国古代诗学

探讨《逻辑哲学论》的主要思想,特别是细致地研究了其中最为困难的几大问题。这本书以几万字的篇幅、格言警句式的语言,构造了一个严密的哲学系统,对几乎所有根本的哲学问题作出了自己的解答,但也因此它深奥难解。

14.《海德格尔哲学概论》

陈嘉映 著

本书讨论了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所呈示的一些关键性概念,如存在、此在、时间、真理、艺术、语言以及存在之作为历史等。整体上展现了海德格尔以《存在与时间》为代表的哲学思考路径。

15.《古代中国与世界》

刘家和 著

本书是著名史学家刘家和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对古代世界主要文明地区的社会阶层与社会结构问题、中西思想文化的深层结构问题,以及古代文明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16.《乡镇治理与政府制度化(修订版)》

赵树凯 著

从多个侧面展开对乡镇政权的考察分析,包括乡镇政府组织、乡镇政府财政、乡镇政府权力问责、乡镇政府与上级政府的关系、乡镇政府与基层社会的关系等等。

17.《日本佛教史》

杨曾文 著

中国古代诗学_中国古代诗学原理_中国古代诗论

中国第一部日本佛教通史专著,结合日本社会历史背景对佛教在日本的初传、民族化过程及其对日本历次文化的深远影响作了系统的考察。

18.《现象学及其效应:胡塞尔与当代德国哲学》

倪梁康 著

中国古代诗论_中国古代诗学_中国古代诗学原理

中山大学哲学系倪梁康教授的代表作。此项研究是对现象学运动这个本世纪欧洲最重要的哲学思潮的一个批判性的回顾。

19.《比较法学导论》

米健 著

全面、系统、概括地阐释当今世界几个主要法律体系或家族的生成、演变、及发展,并指出其各自的特征和独特价值,最后提出人类社会法律发展的共同方面和世界共同法产生形成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20.《刑法的基本立场(修订版)》

张明楷 著

以学派之争为线索对中国的刑事立法与刑法理论进行分析与研究。

21.《代议制度比较研究(修订版)》

周叶中 著

明晰代议制度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并总结出代议制度产生、发展及其运行的规律。

22.《逻辑·语言·计算:马希文文选》

马希文 著

中国古代诗学_中国古代诗论_中国古代诗学原理

收集了马希文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数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语言学方面的重要论文二十余篇以及一部专著,对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有重要启发。

23.《法治秩序的建构(增补版)》

季卫东 著

通过一系列叙事和诠释,确立了新程序主义的建构法学立场,把中国社会特有的多层多样性、关系网络性、局部与整体的同构性、互动性都嵌入改革机制的理解和顶层设计之中。

24.《德国文学史(修订版)》

范大灿 主编

中国古代诗论_中国古代诗学_中国古代诗学原理

迄今为止中国日耳曼学研究的扛鼎之作。

25.《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马克壵 著

中国古代诗论_中国古代诗学原理_中国古代诗学

考察了西欧封建社会的一些经济形态,包括庄园、农奴制、城市和农村公社等,逐一阐释了它们的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研究了它们的发展变化以及在社会中的地位。

26.《徽州社会文化史探微――

新发现的16至20世纪民间档案文书研究》

王振忠 著

中国古代诗学_中国古代诗论_中国古代诗学原理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研究徽州文书的著作,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拓展徽州文书研究的视野。

27.《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

郑功成 著

中国古代诗学原理_中国古代诗论_中国古代诗学

从社会保障专业视角出发,对社会保障理念、制度及其实践进行了系统的、理性的概括和思辨。

28.《易学本体论》

成中英 著

中国古代诗学原理_中国古代诗论_中国古代诗学

本书阐发了易之五义和易的本体世界,建立了周易哲学的本体论与诠释学的系统架构,为本体论诠释学提供了一个经验及体验的起点以及思考和理解的方法与方向。

29.《古代小说版本探考》

潘建国 著

中国古代诗学_中国古代诗论_中国古代诗学原理

潘建国教授近十年在小说版本考辨方面的累积性成果,借版本考辨探究小说情节的形成过程和演变规律,研究深入且具有说服力,是近年小说版本研究的力作。

30.《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建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时代的论纲(第二版)》

邓正来 著

中国古代诗学原理_中国古代诗学_中国古代诗论

本书尝试性地对“中国为什么会缺失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这个理论论题给出回答,并对近三十年中国法学进行“总体性”的反思和研究。

31.《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

闽台三村五论(增订版)》

王铭铭 著

探讨现代性观念和制度在“植入”一个既有人文地理区域时,地方民众在观念上的回应及地方性制度和地方传统所发生的变迁。

32.《与命与仁——原始儒家伦理精神与现代性问题》

唐文明 著

中国古代诗学_中国古代诗学原理_中国古代诗论

在对原始儒家的特点的领会和诠释上,作者抓住“天命”这个核心观念,与新儒家的解释旨趣迥然相异。

33.《村庄的再造——一个超级村庄的变迁》

折晓叶 著

中国古代诗论_中国古代诗学原理_中国古代诗学

中国当代社会学人个案研究的典范之作,既记录了上世纪90年代南部中国一个村庄的现代转型的历史过程和机制,又树立了如何扎根中国经验进行社会学本土化经验典范。

34.《唐传奇新探》

卞孝萱 著

中国古代诗论_中国古代诗学_中国古代诗学原理

从传奇作者的政治态度入手,在此基础上旁推曲鬯,以意逆志,透过表面的藻绘,探索作者的创作意图亦即作品的真正寓意。

35.《周期波动与结构变动》

马建堂 著

着重考察了各类经济周期中产业结构变动的规律及周期波动影响结构变动的内在机制,并结合我国实际,分析了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殊原因和机制,为实现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提出了重要建议。

36.《价值学说史(修订版)》

何炼成 著

中国古代诗论_中国古代诗学_中国古代诗学原理

全面论述了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学说的渊源及发展。

37.《经济转轨理论大纲(修订版)》

吕炜 著

中国古代诗论_中国古代诗学原理_中国古代诗学

一本以经济转轨过程特别是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为研究对象的专著,旨在探索真正以转轨国家实践为研究对象和体系的转轨经济学。

38.《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

王俊豪 著

政府管制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本书分析了政府管制这种特殊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成本与收益,本书对中国放松经济性管制与加强社会性管制这两大发展趋势作了预期,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思路。

39.《经济学中的边际主义:

历史的批判的研究》

晏智杰 著

中国古代诗学原理_中国古代诗学_中国古代诗论

对边际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史进行了全面、系统、深人的研究,以一种新的顺应历史发展的眼光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新认识和评价了边际主义的价值与地位。

40.《经济转型和民生》

赵人伟 著

中国古代诗学_中国古代诗论_中国古代诗学原理

反映了我国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初的经济发展领域中经济转轨问题和民生的状况的变化,是见证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

41.《瑞典“福利国家”的实践与理论——“瑞典病”研究》

黄范章 著

中国古代诗学_中国古代诗论_中国古代诗学原理

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对闻名于世界的瑞典“全面福利国家”的制度、政策与法令所做的系统的介绍与分析。

42.《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

厉以宁 著

中国古代诗论_中国古代诗学原理_中国古代诗学

本书探讨了市场经济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市场经济与政府调节、市场经济与市场规则等内容。

43.《结构转换与农业发展》

马晓河 著

中国古代诗学_中国古代诗论_中国古代诗学原理

在新时期,中国应该实行两重工业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变双重二元结构为一重二元结构。为此,中国必须继续坚持改革,实行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和制度安排。

44.《民商法精论》

王利明 著

集中体现了王利明的民商法研究成果,是民商法专业学生入门指导书。

45.《中华法系研究(增订本)》

郝铁川 著

中国古代诗论_中国古代诗学原理_中国古代诗学

深刻解析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客观社会政治基础、传统文化积淀、历史发展惯性,阐明中国法治道路是中国政治发展与客观历史的必然产物,是适合国情的,是最好的法治时代。

46.《法制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修订版)

公丕祥 著

中国古代诗学_中国古代诗论_中国古代诗学原理

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法制现代化基本理论的学术专著。把不同国度或地区的法制现代化运动放置到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去加以分析,揭示了在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复杂关系,进而构建法制现代化的理论分析系统。

47.《普列汉诺夫哲学新论》

王荫庭 著

中国古代诗学原理_中国古代诗学_中国古代诗论

在吸收和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明晰地阐述了普列汉诺夫的哲学思想,提出了普列汉诺夫是联系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等观点。

48.《文本的内外:现代主体与审美形式》

吴晓东 著

本书讨论的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现象级个案和鲁迅、沈从文、郁达夫、张爱玲、废名、卞之琳等作家的经典作品,寻找文本内的主体建构与文本外的历史文化的深层关联。

49.《中国监察法制史》

张晋藩 著

中国古代诗论_中国古代诗学_中国古代诗学原理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产生于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上,具有鲜明的特征。其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

50.《中国诗学之路——在历史、文化与美学之间》

蒋寅 著

中国古代诗论_中国古代诗学_中国古代诗学原理

古典文学研究名家蒋寅先生的自选集。他以“中国诗学之路”概括几十年治学的主要方向,以“在历史、文化与美学之间”表明对中国诗学研究的基本认识和治学路径。

51.《转型法律学——市场经济的法律解释(增订版)》

李曙光 著

中国古代诗学原理_中国古代诗学_中国古代诗论

以法学思维和法学语言对市场经济进行法律解读,对转型时期市场和法治的关系进行了整体剖析,在当时具有开创先河的学术地位。

52.《古汉语词汇纲要》

蒋绍愚 著

把传统训诂学的成果和现代语义学的理论结合起来,对汉语历史词汇做了系统的、深入的研究。

53.《词汇语义学(第三版)》

张志毅 张庆云 著

中国古代诗论_中国古代诗学原理_中国古代诗学

国内第一本系统研究现代汉语词汇语义的学术著作, 核心思路是义位的系统观。有多项理论创新,这些理论构成了系统而严密的词汇语义学理论体系。

54.《汉语描写词汇学(重排本)》

刘叔新 著

中国古代诗学_中国古代诗论_中国古代诗学原理

以现代汉语普通话词汇为研究对象,对它们的各种类集做出分析,确定现代汉语词汇的范围,揭示词汇内部的组织结构关系等。

55.《现代晋语的研究》

侯精一 著

中国古代诗论_中国古代诗学_中国古代诗学原理

讨论晋语的归属、晋语的分区、晋语的特点、晋语区的形成,以及晋语与山西方言的关系和区别,是现代汉语方言领域研究晋语的经典著作。

56.《汉语复句研究》

邢福义 著

将逻辑学思想与语言学方法有机结合,揭示出各级各类汉语复句的深层规律以及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

57.《中国古代语言学史(第4版)》

何九盈 著

中国古代诗论_中国古代诗学_中国古代诗学原理

详尽地论述了语言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特色和发展,对各时期语言学著作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考订和评介。

58.《汉语史论集(增补本)》

郭锡良 著

中国古代诗学原理_中国古代诗学_中国古代诗论

涉及语法、音韵、文字训诂、文学语言等,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探讨了几十年来汉语史研究的发展。

59.《不对称和标记论》

沈家煊 著

用新的“标记理论”对汉语语法的各种对称和不对称现象做出统一的描写和解释,证明语言的结构与演化跟语言的使用和人的认知方式密切关联。

60.《文字学概要(修订本)》

裘锡圭 著

中国古代诗论_中国古代诗学原理_中国古代诗学

文字学领域的经典著作。1994 年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2011年获第一届思勉原创奖。

光启随笔

61.《学术的重和轻》

李剑鸣 著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在学术的“轻”与“重”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书中所谈虽多为严肃的学术问题,但也可带来阅读的轻松和愉悦。

62.《社会的恶与善》

彭小瑜 著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结合中外历史的事例和典故议论社会文化现状。

63.《一只革命的手》

孙周兴 著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无论哲思还是生活,都需要有一种革命性的理想和精神,而所谓“革命”,乃是在“人总是能够重新开始”意义上讲的实存哲学的开创精神。

64.《徜徉在史学与文学之间》

张广智 著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的学术和文化领域方面成果的结集。

65.《藤影荷声好读书》

彭刚 著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收录作者近十年来所“说”的演讲和文章,以及一些与校园生活、大学教育相关的具有公共性的话题的评论。

66.《生命是一种充满强度的运动》

汪民安 著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汪民安教授最近几年关于当代西方哲学、当代艺术和当代文化的学术随笔集。当代性是贯穿其中的线索。

67.《凌波微语》

陈建华 著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以“微语”讲述自己的求学之旅,轻巧生动,又不失严肃。

68.《希腊与罗马:过去与现在》

晏绍祥 著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本书为作者的学术随笔集,其中包含比较严肃的学术论文,但大部分是介绍西方古典学的短文。把最重要的史料、前沿的研究成果,直接推介给汉语世界的人。

69.《面目可憎:赵世瑜学术评论选》

赵世瑜 著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选自作者30多年来的学术随笔,内容涉及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与民俗学等议题。

70.《中国的近代:大国的历史转身》

罗志田 著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着重处理“中西新旧”四字的关系,展现近代中国一些基本层面的特异性及其不得不如是的脉络渊源。

71.《随缘求索录》

张绪山 著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收录著名学者张绪山在学问追求上的思考文章,按照“科学纵议“”史学杂咀”“时说漫评”“学林琐记”“萍踪遐思”等主题展开。

72.《诗性之笔与理性之文》

詹丹 著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全书围绕着人与书,为读者打开了一片思绪飞扬的空间。

73.《文学的异与同》

张治 著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书题“文学的异与同”,力图体现作者本人对于文学研究的理想:一是从中西不同的文学史传统里通观其变;二是阐发“文”与“学”的异同之辨。

74.《难问西东集》

徐国琦 著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收录了作者30年来18篇重要的学术论文,内容涉及美国史、国际外交史、中美关系史、史学研究方法等。

75.《西神的黄昏》

江晓原 著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通过科学祛魅、揭出神刊真相并谋求溯源悟真的方式,去解构“西方之神”,呼唤读者结束在精神上跪拜西方的自卑状态,以此重建我们的文化自信。

76.《思随心动》

严耀中 著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一念心动,五荫俱生。”通过揭示与阐释其间的对立与统一,引出更多思想上的理解与新意。

77.《浮生·建筑》

阮昕 著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对古今中外建筑中的物、人、事进行梳理比较,引领读者思考以上人生哲理,体现了“文虽浅近,其意则深”的学术追求。

78.《观念的视界》

李宏图 著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以“世界公民”的角度对如今“大转型”时代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解析与反思,体现了其对时代与文明的关切之情。

79.《有思想的历史》

王立新 著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王立新教授治学20多年来撰写的随笔、评论与轻学术文章的汇集,不仅具有宏阔的视野,还体现出一位历史学者应有的史识。

80.《沙发考古随笔》

陈淳 著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沙发考古”源自美国的 ,意指理论考古。“沙发考古”到了中国,又叫纸上考古。本书正是倡议中国考古学加强科学思辨和理论素养的训练。

81.《抵达晚清》

夏晓虹 著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本书为夏晓虹教授的学术随笔,展现了作者从古代抵达晚清的治学经历。本书清新耐读、余韵悠长。

82.《文思与品鉴:外国文学笔札》

虞建华 著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与一众美国当代作家与经典作家“不期而遇”,或与新西兰文学“狭路相逢”,发现自己未曾了解的文学世界。

83.《立雪散记》

虞云国 著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以尊师重道为主旨,以史坛旧闻为内容,文字雅达,叙事生动,是一部雅俗共赏的文史随笔。

84. 《留下集》

韩水法 著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本书收录了作者20余年来累积写成的62篇学术随笔,充分记录了作者学术研究领域的广泛和学术兴趣演变的轨迹。

85.《踏墟寻城》

许宏 著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作者对中国古代城邑、城市遗址的特质进行揭示,处处彰显着学术精神上的坚守:“也许我们永远也无法获知真相,但仍怀着最大限度迫近真相的执着。

86.《从东南到西南:人文区位学随笔》

王铭铭 著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王铭铭教授30年来游走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和东南闽南语言文化区,记录下一路游历的所见所闻所想。

87.《考古寻路》

霍巍 著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以“寻路”为主旨,一本“准学术”“轻学术”的学术随笔集,雅俗共赏,涉及广阔,寻文化传播之路,觅古人创造之智。

88.《玄思窗外风景》

丁帆 著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我们不能只读圣贤书而不闻窗外事,文学离不开社会与政治。

89.《法海拾贝》

季卫东 著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忠实记录了作者三十年法律生涯中对莘莘学子的殷切期盼、对法学教育和法制改革的精辟见解以及对法制人物和事件的深刻反思。

90《游走在边际》

孙歌 著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一部结集享誉东亚知识界的探索者孙歌教授的学术精神游走历程的随笔。努力揭示世界的多样与个体的有限,才能帮助我们正确地对待自己和他者。

91.《古代世界的迷踪》

黄洋 著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作者抱着历史主义的态度,力图对古代世界给予“同情之理解”,在向古典学先贤致敬的同时,也对中西古典学界的偏见和刻板印象进行反思。

92.《历史的延续与变迁》

向荣 著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从政治、经济到社会、文化,展现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的近代图景,重现世界历史延续与变迁的重要一环。

93.《将军不敢骑白马》

卜键 著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淮南子》曰:“将军不敢骑白马,亡者不敢夜揭炬。”本书由此出发,对文学、艺术、生活开启一种审视和反思,从而建构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准确认知。

光启学术

94.《学史余瀋》

马克垚 著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余瀋”,遗留的墨汁,即著述。本书收录作者近三十年的学术随笔五十余篇,深入浅出,在厚重的学术探讨中又明白流畅。

95.《愚庵续论》

刘家和 著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刘家和先生近年来的学术随笔与学术信札合集。学术随笔中完好的一种示范型作品,既及学术,又涉传承,是为佳作。

96.《进学丛谈》

葛晓音 著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本书为北京大学葛晓音教授学术文章结集,也是她对四十年进学生涯的回顾。此书可谓葛晓音教授“朝花夕拾”之作,文字朴实,感情真挚。

光启口述

97.《云淡风轻话平生》

张友伦 著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著名历史学家张友伦教授的自传体回忆录,由张先生口述,李剑鸣和原祖杰两位教授整理。见证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兴起和发展,折射出20世纪中期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

98.《风雨故人来:钱理群谈读书》

钱理群 著

我们是把自我生命的成长和祖国、世界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这就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读书动力:为寻求民族、国家以至世界发展之路而读书,为寻求自身精神发展之路而读书,一句话,为寻求真理而读书。

99.《温儒敏谈读书》

温儒敏 著

经典是经过历史筛选沉淀下来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年轻时多读一些经典,可以为精神成长打底子。阅读经典需要沉得下心来,需要“磨性子”,这也是“养性”,是涵养的过程。

100.《中华文化的感悟》

楼宇烈 著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探究中华文化之精髓,探讨儒家的礼教与信仰,深入剖析了中国智慧和中国的品格。这是独属于中国人的信仰,是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