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英荟城保障性住房选房5月6日起可陆续“入伙”

“这个公租房小区我们关注已久,今天终于如愿以偿选到心仪的户型,非常高兴!”在凤凰英荟城保障性住房项目选房现场,昨日一大早就来选房并顺利完成选房签约的沈先生和太太十分兴奋。据悉,这项深圳今年以来最大规模的保障性住房项目选房工作于近日启动,共有7056套房源面向公共租赁住房在册轮候人配租,5月6日起可陆续“入伙”。

昨日上午,记者看到,选房现场秩序井然,还设置了预选区,选房家庭可预选出三至五套心仪的户型,正式选房时再确定一套户型进行签约。正在签订选房确认书的沈先生和太太选中了15栋B座2单元一套65平方米的户型。“一直很关注这个楼盘,很幸运能入围选房。”沈先生说,“这个项目建造运用了很多新技术,质量过硬,配套齐全,地铁站就建在小区门口,每月租金才1000多元,没有经济压力,我们很满意。”

记者在8号一套64平方米户型房间了解到,房间地板已铺设完毕,天花有线条简洁的吊顶和灯带,墙面为自饰面硅酸钙板,看起来很有质感。卫生间干湿分离,马桶、淋浴玻璃隔断、花洒水龙头、不锈钢毛巾架全部齐备。厨房配置有橱柜、抽油烟机。

凤凰英荟城项目位于光明区科裕路与光侨路交会处东北侧,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装配式保障性住房项目,运用了包括8位院士的科研成果等一系列顶尖前沿建造技术,打造新时期建设领域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国家示范工程和标杆工程,获得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奖项。该项目的商业、交通和教育等配套设施齐全,与地铁站无缝接驳,生活便利。

该项目共规划有24栋高层塔楼、四层商业裙房及配套、三座18班幼儿园及两层地下车库(局部一层),最大建筑高度为150米,提供房源9672套。此次配租的公共租赁住房包括两种户型,分别为65平方米左右的二房及80平方米左右的三房户型。基准租金标准为19.62元/月·平方米。

目前,选房活动正在进行中,截至4月9日,共有2199户家庭参加选房,已选定住房并签订租赁合同的2189户,签约率99.5%。后续待选房源4867套,其中,两房户型3623套,三房户型1244套。已签订租赁合同的家庭5月6日起,可前往凤凰英荟城物业管理处办理入住手续。

罗湖区497套公租房开始认租

443套两房、30套单间、12套大单间、12套三房……近日,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面向罗湖区户籍在册轮候无房家庭开展2023年第二批公共租赁住房配租工作。此次共配租497套公共租赁住房,预计2023年5月交付使用。

记者获悉,此次面向公共租赁住房在册轮候家庭中属罗湖区户籍的无房家庭配租天健亲蜜家公寓(大芬店)项目公共租赁住房。该项目位于龙岗区南湾街道布沙路215号中交科技城,为罗湖区市场规模化租赁的产业园区配套宿舍。

据统计,在配租的497套公租房中,建面约32至39平方米的单间共30套,建面约48平方米的大单间共12套,建面约65至86平方米的两房共443套,建面约98平方米的三房共12套。

“此次认租看房时间为4月8日至16日,请认租家庭提前与项目方预约看房时间,并按预约时间前往规定地点看房,未在规定看房时间段内看房的视为放弃看房。”罗湖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认租结束后,区住建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对认租家庭的资格进行核查,确定认租家庭名单及选房排位,并在罗湖区住建局网站向社会公示。

按下“快进键” 让新市民安居不是梦

近期,深圳宝安国际机场附近的安居空港花园保障性住房项目,正在有序加紧建设当中。该项目是深圳市机场集团自有存量用地。待项目建成后,将有50%房源配租给原单位符合条件的员工,另50%房源由政府优先配租给机场上下游企业员工,既解决了机场和上下游企业员工的住房难题,也盘活了深圳市国有存量用地和低效用地。

安居空港花园保障性住房项目,系此前按照“收地+单主体出让”模式,通过政府收储、完成规划调整后,以协议方式出让给安居集团,用作政府组织配租的保租房。

近段时间,深圳在扩大保障性住房供应上大招频出,安居空港花园保障性住房项目只是其中的具体成果,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对“十四五”期间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的目标按下“快进键”,进行了新的调整,将建设和筹集保障性住房原目标54万套(间)调整为不少于74万套(间),增加的20万套(间)均为保障性租赁住房,以更好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问题。

着眼于更长远的未来,深圳还提出2021年-2027年将累计新增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100万套(间)。届时,随着保障性住房逐步供应到位,将覆盖约350万-400万人。预计到2035年,深圳保障性住房覆盖人群将达到约500万人,约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6%。

如何将这一宏大目标按时落到实处?深圳做出了创新性路径选择:在不断加大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的同时,从机制上以新建为主转向建筹并举,向城中村等存量住房的改造提升要资源,并提出“跟着产业园区走、跟着大型机构走、跟着轨道交通走、跟着盘活资源走”的“四跟”发展策略,让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与城市发展、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用地:持续向保障性租赁住房倾斜

建设保障性住房不能是“无米之炊”,深圳首先在用地保障上发力,不断加大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

以2023年为例,深圳全年计划供应建设用地1200公顷,供应空间主要分为民生设施用地、居住用地、产业用地和商服用地四大类。其中,民生设施用地计划供应543公顷,居住用地计划供应330公顷,产业用地计划供应300公顷,商服用地计划供应27公顷。

在这一年度建设用地计划中,关于保障性租赁住房用地保障的两个方面引人注目。一是用地供应逐步向租赁住房倾斜,330公顷的居住用地计划,不仅包括公共住房用地125公顷,而且单列保障性租赁住房用地计划,2023年供应保障性租赁住房用地达34公顷,占居住用地总计划的10.3%。二是在产业用地部分,在强调加大产业空间保障力度,精准对接“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空间需求,保质保量完成“工业上楼”提供高质量低成本产业空间任务,推进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落地建设,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要求在产业用地中要部署好保障性住房配套建设。

除了当年计划中的实打实用地供应,更有不容忽视的“用地潜力”。记者从深圳市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获悉,为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切实改善人居环境,自2021年以来,我市开展居住潜力用地土地整备专项工作,创新低效用地盘活机制,已累计整备完成居住潜力用地近4.6平方公里。

2022年初,我市还启动了《深圳市城市更新项目保障性住房配建规定》的修订工作,根据我市新形势新变化,结合市场情况,对接国家住房体系,对更新配建保障性住房的相关规定进行滚动修订,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深圳市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我市将持续加大居住潜力用地的整备力度,计划全年完成不少于2平方公里的居住潜力用地。”据悉,“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整备完成居住潜力用地不少于10平方公里。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研究所所长汪云兴表示,多维度多层级的优质空间和用地保障,将进一步促进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深圳宜居城市建设,“用地建设的保障,将推动深圳城市从宜业到乐业,从安居到乐居。”

房源:建筹并举多渠道建筹多主体供应

在土地供应转为存量模式为主的新形势下,深圳主动转变思路,由原有以新供用地建设为主转变为建设筹集并重,全力开展“六类十五种”渠道建设筹集工作,以自有存量土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城中村保障性住房规模化品质化改造提升、“工业上楼”配建保障性住房三个渠道为主要发力点,形成多渠道建设筹集、多主体供应新模式。

今年,全市将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主力军作用,以盘活自有闲置土地为依托,进一步融合土地、资金、专业力量等各方资源,计划合力建设3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谋划生成20个重大项目,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科学合理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计划。深圳宝安国际机场附近的安居空港花园保障性住房项目就属于这一类型。

今年2月28日,深圳市城中村保障性住房规模化品质化改造提升行动在龙华区元芬新村启动。

由于历史原因,深圳形成了存量巨大的城中村住房资源,吸纳超1000万人口,占全市住房租赁市场的半壁江山。存量城中村规模化品质化改造提升,成为深圳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的重要渠道之一。为此,深圳提出了“四个渠道、三个结合”的思路。其中四个渠道:紧密围绕“20+20”产业集聚区、轨道交通站点、20大重点片区和市区级中心片区,开展其周边城中村保障性住房规模化品质化改造提升;三个结合:结合“山海连城”计划、房屋第六立面优化、“三宜小村”创建,开展城中村综合整治,为新市民青年人群体提供大规模的经济适用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今年计划推进4.9万套(间)城中村规模化品质化改造提升项目,选取10个宜居、宜业、宜游的 “三宜小村”精品示范项目。

“工业上楼”配建保障性住房方面,则结合深圳未来五年每年建设不少于2000万平方米“工业上楼”厂房空间,加大、加快推动“工业上楼”配套建设保障性住房工作,出台符合“工业上楼”需要的住房保障政策,为制造业强市战略提供有力支撑。南山智造红花岭产业园一期共配建配套宿舍约3000(间),优先面向园区内员工出租,建成后可为6000-7500人提供居住保障。

记者获悉,2022年,我市财政支出九大类民生投入占比近七成。其中,全市住房保障支出236.9亿元,增长12.1%。今年,我市财政支出将持续大力保障住有宜居和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建设,努力持续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品质:创新“四跟”理念供给优质空间

“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路上”,这样的生活状态成为大城市上班族的共同困扰。就业岗位集中地与房源位不匹配,通勤时间过长,成为不少新市民青年人面临的生活难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住房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居住环境、配套设施、交通出行、公共服务等都成为居住选择的优先考虑因素。

为满足新市民青年人对改善住房条件的新需求,深圳提出“跟着产业园区走、跟着大型机构走、跟着轨道交通走、跟着盘活资源走”的发展策略,确立“按需定建”原则,努力实现职住平衡、产城融合,大大降低新市民青年人的通勤成本。

跟着产业园区走,重点通过“工业上楼”配建保障性住房,尽可能做到在哪里上班就能在附近居住。

跟着大型机构走,重点通过企事业单位利用自有用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

跟着轨道交通走,围绕轨道交通站点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从根本上解决通勤难题。

跟着盘活资源走,重点通过城中村保障性住房规模化品质化改造提升,为新市民青年人提供高品质的保障性住房。

在具体实施层面,深圳将围绕“20+20”产业集群、轨道交通站点、20大重点区域和市、区中心片区,结合“山海连城”计划、“城市第六立面”行动和“三宜小村”创建,统筹做好教育、医疗、交通等设施用地的规划布局,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