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初中语文知识~轻松得到~~壹~知识梳理~

语文知识~轻松得到~

叙事性散文同学之间_叙事性散文同学之间_叙事性散文同学之间

~知识梳理~

适用学科

初中语文

适用年级

初中三年级

适用区域

通用

课时时长(分钟)

120

知识点

1.写人叙事散文文体知识;

2.写人叙事散文概括、赏析类题型。

教学目标

1.掌握写人叙事类散文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2.掌握写人叙事类散文的情感表现手法;

3.熟悉写人叙事类散文概括、赏析类题型的答题模式。

教学重点

人物塑造的手法特点以及人物形象的分析、赏析类题型。

教学难点

评价散文中的人物。

【教学建议】

写人叙事的散文有写人和叙事之分,即一类侧重于写人,着意于刻画人物鲜明的思想性格,并以此突现主题。另一类是侧重于记事,并从中发掘所叙之事的实质,这就是主题。写人叙事的散文,一般都写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而不是脱离生活,虚构的人和事。

常考题型:

1、层次概况

2、赏析语句

3、理解词语、句子、题目的含义

4、某句话或者某段话的作用

5、人物形象

6、主题、情感把握

【含义类题型教学建议】

学生答题时经常出现的问题有:无法理解词语的引申义、象征义等;无法结合语境进行解读;不能把握作品主旨思想,理解时脱离主题等。

一、理解词语含义

1.体现作者情感态度、表现主旨的词语:从本义入手,找到相关语境;明确词语地位,是标题、主旨词还是情感词;从相关语句的语境中体验其情感。

2.运用修辞的词语:理解词语本义;联系语境分析修辞;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深层含义。

3.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先在文中定位词语;根据语境分析,得出答案;将答案代入原文看是否恰当。

4.含义特殊、反映深层含义的词语:解释词语本义,确定其色彩(感情色彩或语体色彩);联系语境,确定词语的特殊用法(如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词类活用等);结合文意确定从几个层面去解答。

二、理解句子含意

1.含蓄句:联系语境,揣摩句意;揣摩语句的感情因素;也可分析语句中的关键词。

2.修辞句:明确对象;分析修辞;抓关键词,结合文意理解语句内容;将语句还原成没使用手法的意思明白的语句。

3.结构句:通过其位置来确定含意,并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答题模式:手法+解释+情感

【探究类题型教学建议】

散文的最后一题,往往是探究题。探究作品的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或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等。这类题没有标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但也不能太随意,依然要围绕题意和文章的中心主旨展开。

1.探究作品的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人物形象:要对人物级人物群体所体现出来的道德品质、精神特质、民族性格、人性内涵等进行深入探究。

(2)故事情节(细节):透过散文的情节(细节),探究民族精神、人性精神、人生态度等。

(3)环境氛围:透过环境描写,探究自然景象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精神象征,理解对自然的尊重、敬畏。

(4)语言表达:透过描写语言或画龙点睛的议论性语言,探究其深刻内涵、思想意义,对他人的理解尊重、对自我的反思审视等。

(5)主体情感:把握文本的主题,有时还有民族情感、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人性认识、人文精神等。

(6)时代背景:探究文本的时代意义。

2.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1)依本探源:依据文本中的有效信息,如主旨句、过渡句、点睛句,含有作者情感倾向、暗示作者生平经历、暗示社会环境的词句等,解读作品主题,从而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

(2)内引外联:利用题干中提供的作者与相关背景资料等信息,联系旧知,调动知识储备,解读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1)总览全文,整体把握:抓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

(2)选准角度,以小见大:选准切入点,如能透视作品的主要意义或能表现作品的主要写法,写自己最有把握的;角度宜小、巧、新。

(3)紧扣文本,有的放矢:要紧扣文本,思考其思想内容、意境、选材、组材、语言、线索设置等,切忌脱离文本。

(4)相互联系,力求有据:联系作者的经历和当代背景,联系自己的个人生活经历、经验、知识储备等进行个性化解读。

(5)结构完整,力求简明:要开门见山地提出自己的评价,然后就原文内容进行复述、介绍、引用,做到清晰、小巧、完整。

~例题汇总~

【教学建议】

此处内容主要用于教师课堂的精讲,每个题目结合试题本身、答案和解析部分,教师有的放矢的进行讲授或与学生互动练习。

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

杨慧

①有没有人告诉你,下雪了?

②大片大片的雪花,像白色的羽毛从天空飘然落下,霎时间,山峦、田野、村庄、小路都陷入白色的忧郁。

③可是对于孩子,这白色永远是快乐的。那是一场罕见的大雪,一夜之间就把村庄包装成了童话世界。童话世界里怎么少得了我们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呢!

④清晨起来,房门已经被大雪封住了,母亲正拿着一把小铁楸从门缝处一点一点把雪挖开,慢慢开辟出一条小路来。我和妹妹也陆续穿好了棉袄棉鞋,戴上了帽子手套,跑到院子里和母亲一起“扫雪”,那是最愉悦的劳动。与其说是在帮母亲,不如说是在给母亲添乱,母亲前脚刚扫出来的小道,我们打闹着,又把雪扬得到处都是。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

⑤树上、房顶、鸡舍、草棚,闪着亮晶晶的银光,在与红日的交相辉映中分外妖娆。

⑥妹妹欢快地跳着,和我一起堆雪人。我们用瓶盖做眼睛,用红辣椒做鼻子,而我总怕小雪人会冷,心疼地把自己脖子上的红围巾摘下来给它围上。一会儿,我们的新伙伴就伫立在庭院里,真是可爱极了!这时,母亲已经做好了早饭,开个门缝对着我们高喊:“吃饭啦……吃饭啦……”我和妹妹好像都没有听见,磨磨蹭蹭谁也不愿意回屋。广阔苍穹,母亲是见证这份快乐的唯一观众,望着她的两个白雪公主,母亲的微笑是甜的。

⑦洁白的雪花舞动着我童年的快乐,也翩飞着我少年的轻狂。初三那年寒假,我和同学们约好去县城的书店买些参考书,早上临出门时母亲就叮嘱我穿那件厚一点的棉衣,可是少女的我是爱美的,怎么能把自己变成臃肿的面包?没想到从县城回来时就下起了大雪,汽车晚点了两个多小时,当我背着书包又冷又饿走回家时,看见母亲像一座白色的雕像立在门口,睫毛上沾满了霜白,每眨一下眼睛似乎都能发出吧嗒吧嗒的声响。那天我吃饱喝足就有了精神,母亲却病倒了,高烧40℃。至今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究竟站了多久。

⑧多年以后,我也成为了一位母亲。我的孩子和我一样热爱这北方的大雪。

⑨春节,我带着孩子回老家。当我们像雪花一样从远方匆匆赶来,哒哒的马蹄声溅起一地飞雪,朵朵如花。那一天,村庄如故,母亲却白发如雪。

⑩年迈的母亲依然站在自家的门口张望着、等待着。仿佛这几十年来,一直站在这里,从未离开过。母亲这几天一直念叨着:“要下大雪了,也不知道通不通车。”母亲是不看天气预报的,但每一次比天气预报还要准确。慢慢我才知道,原来是母亲的老寒腿,每次下雪前都会疼。

⑾母亲这一生几乎都是在劳动中度过的。夏天她忙着菜园子、庄稼地;冬闲时她忙着给人做衣服补贴家用。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家住的是简陋的茅草房,虽然窗户外面盯上了塑料布,门上也安上了棉布帘,但墙壁上还是会结霜,四处透风。母亲长时间坐在靠南墙的缝纫机旁做活,两条腿不知不觉中就得了风湿病。母亲腿疼是从来不对我们说的,粗心的我们怎么会知道母亲的腿病这般严重!

⑿雪花落在村庄,落在田野,也落在我隐隐作痛的心里。

⒀这个世界因为有雪,风景如此美丽,空气如此清新,步伐变得轻快,灵魂得到了洗涤。雪,如母亲的爱,时刻安抚我这颗烦躁的心,让我活得简单快乐,就像一朵雪花吹开了另一朵雪花的春天。

⒁传说,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是最爱你的人,我相信这个美丽的传说,因为母亲就是最好的例子。电话嘀铃铃响了,是母亲在叮嘱我,要下雪了,记得多穿点衣服——母亲的老寒腿又在播送“天气预报”了。我诺诺地应着,却透过那场即将到来的雪,看到了母亲的疼痛。

⒂如果可以,我多愿让自己变成一贴温暖的膏药,敷在她疼痛的关节。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有删改)

【题干】

1.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净的雪里胡作非为。(句中的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至今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究竟站了多久。(这句话表现了我此时的怎样的心理?)

2.有人说第⑾段不可或缺,也有人说纯属多余,你的看法如何?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1)“胡作非为”本是贬义词,放在此处却生动地写出我和妹妹的淘气,以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嬉戏的快乐;同时表现出母亲的温柔以及对“我”和妹妹的宠爱。

(2)表现了“我”的内疚和自责,以及对母亲的爱心存感恩。

2.示例1:我认为第十一段不可或缺。理由:这一段交代了母亲得风湿病的原因,表现了母亲的勤劳,丰富了母亲形象,为下文进一步抒情做铺垫。

示例2:我认为第十一段纯属多余。理由:第十一段主要表现母亲的勤劳,与全文表现母爱的主旨关系不大,且“雪”贯穿全文,第十段最后写“雪”,而第十二段紧承“雪”来写,表达更加顺畅。

【解析】

1.①本题主要考查词义与句意的理解。①考查分析词义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然后分析词语所处语境的特点,最后分析词语所包含的情感及效果。“胡作非为”本是贬义词,放在此处却生动地写出我和妹妹的淘气,以及母亲对“我”和妹妹的宠爱。

②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句子的分析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然后结合语句和所处文段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把作者的写作意图表述出来。“至今我都不知道”表现出的是“我”内心深深的愧疚。

2.本题考查探究文本的能力,主要分析重点语段安排在文章中所具有的含义。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但从根本上看,段落的设置要考虑到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作用,要考虑到环境的要素。对于塑造母亲这一角色而言,这一段不可或缺。而对于线索“雪”来叙事而言,这一段可有可无。

晶莹的瞬间

赵丽宏

那天下午,正在听肖邦的一段钢琴夜曲,弹奏者是钢琴大师鲁宾斯坦。飘逸澄净的音符优美地蹦跳着、流淌着,在我周围的空间发出晶莹透明的回声。琴声徐缓,如歌如诉,尽管优美,但谁也不能否认蕴藏在这歌声中的忧伤,这淡淡的美丽的忧伤轻轻扣击着听者的心情,使人如历梦幻,眼前仿佛出现许多遥远而迷人的故事,你是这些故事中的人物,你在这些故事中徜徉,在这引动故事中飘飞……人们把肖邦的钢琴曲比作抒情诗,实在不是夸张,仅凭文字构筑的诗歌永远无法传达出这样的意境。

突然地,外面下起雪来,洁白晶莹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满了天空。此刻,肖邦的钢琴夜曲依然在我周围回响,钢琴的韵律和雪花的飘舞非常协调,仿佛是琴声在应和着飘飞的雪花缓缓流动,又像是雪花追随着钢琴的旋律翩然作舞。我凝视着窗外的雪,凝视着飘飞在天地间的这些洁净自由的自然精灵,记忆中一些和雪有关的情景浮现在眼前。

许多年前,也是在春节过后的一天,刚迈出中学校六的我,告别父亲,孤身坐上了北去的列车前往异乡。火车开出不久,就下起了大雪。这是我有生以来遇到的最大的一场春雪,雪花铺天盖地落下来,很快就覆盖了大地,从车窗里望去,白茫茫一片。铁轨消失了,铁路两边的电线上也积满了雪,木头的电线杆竟然难负其重,纷纷倒伏在路边。火车不得不停在远离车站和城镇的雪原中。当时,我感到命运正通过这突然降临的大雪,向我发出了严峻而不祥的预兆。车窗外,看不到人,看不见路,只有雪花在灰色的天空中飞扬……车厢里一片抱怨声。在我周围烦躁不安的乘客中,只有一个人与众不同。别人怨天尤人,她却欢天喜地;别人唉声叹气,她却又唱又笑。这是坐在我对面的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她趴在车窗前,惊喜地看着窗外的大雪,嘴里大声地唱着:①“雪花雪花,白白的雪花,像盐像糖,亮亮的雪花……”她的歌单纯而滑稽。我看着这小姑娘,听着她的歌,竟忘记了面临的困境。小姑娘由她的母亲带着,她母亲是个三十来岁的少妇,穿着朴素,神态安详,微笑地注视着快乐的女儿。女儿的快乐也感染了她,她微笑着回答女儿提出的关于雪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她回答不上,小姑娘就来问我,看着她天真活泼的脸色,我尽自己所能,尽量回答她的提问……我们的列车在原野中停了整整一天,那小姑娘一直兴致勃勃,用她的歌声和笑声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快乐。晚上,母女俩互相依偎着安静入睡,即使面对着使旅途中断的冰雪。回想起来,我和这对母女才讲了不多几句话,但她们却像茫茫雪原中一盆温暖的炭火,驱散了我的孤独、忧虑和烦躁。第二天早晨,火车开动了,我很快到达了目的地。在陌生的土地上,在白茫茫的雪原中,我怀着美好的憧憬留下了走向神龛和生活的第一行深深的脚印。此后,每当我艰难地寻找着自己的道路时,心里就会响起那单纯明朗的歌声:②“雪花雪花,白白的雪花,像盐像糖,亮亮的雪花……”

就在我沉浸在遥远而温馨的往事中时,窗外的大雪已经消失。那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突然地来,突然地去,犹如稍纵即逝的梦幻,而肖邦的钢琴夜曲,依然在我的周围回响,是那场大雪不绝如缕的美妙余韵。这早春的鹅毛大雪,尽管只是瞬间的闪现,但我很难忘记它们带给的遐想。我想,在喧嚣的生活中,有这样诗意的奇妙片刻,去放飞自己自由而宁静的心境是那么的好。

(本文有删改)

【题干】

1.第二段中写“雪花”,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文章为什么要两次写小姑娘的歌声?请结合上下文作简要回答。(2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人们把肖邦的钢琴曲比作抒情诗,实在不是夸张,仅凭文字构筑的诗歌永远无法传达出这样的意境。

②在陌生的土地上,在白茫茫的雪原中,我怀着美好的憧憬留下了走向神龛和生活的第一行深深的脚印。

4.根据全文内容,指出标题中“晶莹”的具体含义,并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1.内容上,写洁白晶莹的雪花,表达了对自然精灵的赞美,与下文小姑娘的童真美相映衬。

结构上,引出对那年下雪天在列车上的往事的回忆,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2.第一次写小姑娘的歌声,是为了具体表现小姑娘的天真和乐观;第二次写小姑娘的歌声,是为了表现小姑娘的这种积极乐观的精神给予我深远的影响。

3.①将肖邦的钢琴曲比作抒情诗,并与仅文字构筑的诗作对比,突出了肖邦的钢琴曲梦幻般的美妙动人。

②以“第一行脚印”来暗示自己开始了新的社会生活,用“美好的憧憬”“深深”这些词语,表现自己在小女孩精神影响下的积极乐观和坚定自信。

4.含义:“雪花和琴声的明朗洁净;小姑娘的单纯天真;自己向往的的生活。情感:在困境面前,表现出积极乐观的心态,着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在喧嚣的生活面前,表现出对自由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解析】

1.从内容上分析就是要抓住“雪花”的特点,在文中已有交待“洁白晶莹”,与钢琴曲的协调相随给人一种自由、优美的气氛,这两点是作者重点要表达的,内容上的作用主要是要考虑对象、情感、中心等方面,而结构上这次考题比较简单,首先第三段写回忆是由雪花引出来的,其次与最后一段是一种照应关系。

2.看清题目要求很关键,第一次写歌声是突出小姑娘的天真和乐观的品质,而第二次则是从歌声中传达出的乐观给我人生道路的启示了,程度上更深一些。

3.第一句话从修辞角度可以看出是:比喻、对比,按照基本思路,接下来应该答作用,注意用文中具体的语句来组织,情感主要是喜爱,而第二句要理解“第一行深深的脚印”的含义及对我人生的意义。

4.“晶莹”的含义比较容易看出来,文中提到了钢琴曲、雪花及小姑娘的歌声,并且都有一个共同点“单纯”,至于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在文章中的第三段和第四段就体现了,写小姑娘的歌声化解了我旅途的烦闷,再联系到自己的人生,无非是强调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的重要性,而最后写雪花晶莹的瞬间和钢琴曲的美妙则是追寻一种自由的境界。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