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审美教育的协调

一、前言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审美教育划入了幼儿园教育内容五大领域中的一个部分。环境的客观存在,包含丰富的审美对象,是审美教育的必备条件。并且,环境是幼儿园的课程部分,- -直备受重视,但对于环境概念与功能的片面理解,实践中幼儿园在创设环境与审美教育的协调中存在许多问题。环境创设应充分考虑幼儿审美的发展和需要,不断优化。

二、正文

(一)环境创设与审美教育的概念。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指教育者根据幼儿园教育的要求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生活环境中的教育因素,并创设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情景。分为场院环境、廊道环境、班级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以班级环境为重点,通过彩色图片结合文字说明的形式加以呈现。它能将环境因素转化为教育因素以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作为教师应依据幼儿的需要,运用整体规划原则将教室进行合理的布置,并将教育意图蕴藏于教室环境及活动材料中,让孩子在刻意设计的学习环境中主动探索,发现学习。

审美教育是指通过艺术手段对人们进行教育,广义地讲是运用自然界、社会生活、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中一切美的形式给人们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以达到美化人们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人们道德与智慧的目的。在幼儿园的课程中,美育应占较大比重,例如游戏、唱歌、舞蹈、泥工、纸工、图画、讲故事、演童话剧等,都要通过各种审美的形式发展运动觉、听觉、视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器官的灵敏度、活跃性,及把握整体结构、领悟情感意蕴的统摄力。

(二)环境创设在审美教育中的价值与地位

幼儿园的环境是支持与影响教师与幼儿在园活动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而幼儿的审美教育是从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理解、审美想象、审美创造行为等方面进行的。环境的客观存在,包含丰富的审美对象,具有其客观的自然属性。在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借助于客观存在的环境,能激发他们内心相应的情感体验和思维,对于这种体验幼儿能够清晰而深刻地感知到,并反射自身的情感体验到审美对象.上,对自身的情感体验也产生相应的感知。古代教育家颜之推认为,环境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儿童产生影响的,而这种影:响是深而持久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潜力行为就是适应能力,环境是儿童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陈鹤琴先生提出:“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能够给他以一切刺激的物质。”广 义的幼儿园环境是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的总和。它反映了一个幼儿园的文化积淀,也反映了幼儿园的品牌内涵,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明确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高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由此可见,教师如果能善于利用环境,把握环境在审美教育中拥有的巨大的隐性教育价值,对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能到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因此,幼儿园只有创设良好的审美教育环境,才能促进幼儿的审美情趣多元化的互动,让幼儿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蒙台梭利曾说过: “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环境,作为一一种“隐性课程”,对幼儿的审美心理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环境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扩大了的活动中心。这种空间范围,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既要具有保育性质,又具有教育性质;既是开放的,又是相对封闭的。它不仅受到特定的地理环境、空间方位的影响,又受到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氛围的影响。我国古代教育家就十分重视环境对人的人格形成的教育,著名的“孟母三迁”,“素丝说”都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影响。所以,环境在审美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地位。幼儿在与环境互动中,可以使之得到充分、直观的审美感知,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从而激发审美想象继而进行审美创作,最终获得审美情感的满足与发展。

(三)环境创设配合审美教育的原则和特点。

儿童的内在潜能是在环境的刺激、帮助下发展起来的,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新的教育必须给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已有相关研究表明,幼儿园环境必定是一种对幼儿具有教育意义的、促进其身心放松的、并向前发展的环境。体现审美内涵的幼儿园环境,必定是能让儿童在其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获得知识、经验、技能;并使之成为懂美、会美、能美、创美的现代儿童的环境。

1.幼儿园环境创设必须坚持全面性。

首先,幼儿教师必须转变以前片面的创设概念,全面理解幼儿园环境的意义,充分认识到既要创设好幼儿园园内环境,又要创设好与幼儿园相关的外部环境。只有将这两者有机结合,才有可能对审美教育有正面的影响和引导。只有全面地建设了环境,才能彰显环境的教育价值,进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2.幼儿园环境创设必须具有审美性。

著名的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有句举世经典名言就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谓环境的“美”并不仅限于园所外表与课程材料艺术形态或外观形象之美,应该是同时体现“爱与美”的环境。幼儿的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就从环境开始积淀。幼儿园里的每个成员都能在“环境”与“氛围”的熏陶下感受美,欣赏美。环境的美要给予幼儿、环境的美来自于幼儿、环境的美更因为有幼儿。幼儿的审美活动是通过与外在环境的互动而完成的。幼儿在“美的环境”中才更善于发现美、欣赏美和表达美。当代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要为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物质条件、学校卫生条件、精神心理条件和审美条件。”审美条件即包括对学校环境的美化。因此,幼儿园的审美环境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应该具有审美性。

3. 幼儿园环境创设应当让幼儿作为参与主体。

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提倡以幼儿作为参与主体,是因为从环境创设的讨论、准备、制作到完成以及完成后的交流活动,都是教育经历和体验过程,它会激发幼儿强烈的好奇心、自信心,幼儿会对自己亲自创设的环境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满足感,从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以往的环境创设常常有教师包办,即使有幼儿的参与,也仅限于将幼儿的作品拿来作为环境的点缀。这样的环境对于幼儿来说显然是没有持久吸引力的,也难以达到环境创设的教育目的。改变这一局面的根本措施就在于要让环境创设成为幼儿与教师合作的过程,让幼儿充分参与到环境创设中,并在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幼儿创设的环境,才能使环境真正支持幼儿的发展。环境是潜移默化的教育与教育品味的体现,在塑造教育环境时,不能只追求-种高效应的显色,更要体现内在品质的秀色。可见,要体现幼儿园的内在品质,使创设的环境取得实效,就必须体现幼儿参与的主体性。而幼儿自身参与对其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更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影响。

一、总结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审美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幼儿园环境创设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色彩、课程环境与材料投放等的表象,而是应当提升至“大环境”,从而赋予“环境”新的定义与生命力。幼儿园的环境独具审美特色,在环境的隐性教育中可以提升幼儿审美素养和审美情操,促进幼儿和谐全面发展。我们也应当拥有创新精神,不断优化,使环境创设能真正促进审美教育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杨文.《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学前教育研究》.2011年第7期

[2]蒙台梭利.《教育中的自发活动》江雪编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年出版

[3]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修订版)周念丽编著

[4]史万兵,环境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

[5] 李莉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学前教育研究,2008 (8)

[6]粟怡.《幼儿教师墙面环境创设认识状况的访谈研究》.《早期教育》2011 年第3期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