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播业务自助下单平台湖南 - 快手赞自助下单网站QQ网

“你不能一个人受苦,对吧?”

“调侃强迫症朋友的必备利器,分分钟把强迫症逼死!”

周一一早进微信朋友圈,我就忍不住一看:一大波强迫症头像来了!

打开消息列表,看到好友头像右上角有一条未读消息通知。 我理所当然地进去查了一下,却发现自己被骗了。

灌篮高手、蜡笔小新、海绵宝宝,还有各种可爱的强迫症头像。 这场意想不到的病毒式营销爆发的“主谋”只是一个1992年出生的女孩。

90后女孩因“强迫造型”出名

8月24日,《小时代》中周崇光的扮演者陈学冬在微博发文称,“我换了微信头像,然后我朋友就一直给我发微信骂我,说我花了半分钟才意识到没有新消息。” 陈学冬微博中图片中的“强迫症头像”来自@泉泉Fancy的微博创作。

病毒式传播的爆发总有几个关键节点,而陈学冬的微博就是“强迫症分身”爆发的关键节点。 不过,对于这意外的火爆,原作者、1992年出生的90后女孩@circlefancy却显得很淡定。

@circlefancy 的灵感来自于上周四的一次事故。 创作这种“强迫症头像”的想法一开始只是为了好玩。

“有了灵感后,我就会花时间开始画画。每幅肖像需要10-15分钟。”

@泉泉Fancy表示,最早的“强迫症头像”不是在微信上流行的,而是首先在人人网流行的。

此次“强迫症头像”的走红,让人想起同样以微信头像为切入点走红的“恋萌”和“莫漫”。 成名后陷入默默无闻,“强迫症头像”还能火多久?

“强迫症头像”还能火多久?

现象级产品的生命力一直是业界讨论的热点话题。 @泉泉Fancy自己也觉得这样的头像的灰色正在逐渐褪去,慢慢淡出大家的视线,“但我会用一颗平常心继续创作”。

“因为这个头像突然火了,我只能说,我会尽力满足大家的需求。”

虽然@quanquanFancy在微博上更新了四套头像,但谈到未来的发展,@quanquanFancy承认自己没有什么大计划。

脸萌、摩漫本身就是移动应用,但“强迫症分身”只是一个创意,这决定了这种病毒式传播只能是全民娱乐。

@quanquanFancy的创意走红,她无意间为别人做了“婚纱”。

在微信朋友圈里,一款制作“强迫症头像”的HTML5小游戏也火了起来。 虽然做工粗糙,但丝毫阻挡不了它的流行。 未来甚至可能会出现一款“强迫症分身”制作App。

然而,即使相关APP问世,“强迫症分身”退烧后如何生存? 跟着可爱的面孔和神奇的漫画,幻想投资者投资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从产品角度来看,摩曼开始转向线下生产摩曼形象衍生品; 绵萌创始人甚至坦言“连绵萌自己玩也越来越少了”,下一阶段还会开发新的好玩的项目。 。 专注于打造网络虚拟形象的现象级产品纷纷沉寂。 人们似乎已经意识到,这些项目注定是“昙花一现”。 事实真的如此吗?

试想,无论是魔幻漫画、萌脸还是“强迫症头像”,本质上都是网络虚拟肖像的创意创作。 如果说这三种理念由一款APP承载,并在三个时间点流行起来,那么这款APP就通过三个流行节点而流行起来,彻底打破了“短命”魔咒。

因此,从理论上讲,在线虚拟形象创作APP并不是“短命”,而是缺乏“延续生命”的创造力。 虽然一款热门产品会被赋予特定的“标签”,但在网络上人人都是媒体的时代,一个好的策划创意可以推翻过去,重获新生。

说完产品,我们再从营销的角度来看。 “强迫症头像”的流行对我们有什么营销意义?

“强迫症头像”病毒式营销灵感

就在上周,一场冰桶让全国疯狂,国际商界、体育界、娱乐界大佬纷纷加入,一场病毒式营销在短时间内零成本火爆网络。

这两天,“强迫症头像”再次充斥手机屏幕。 看似偶然的病毒式营销是如何爆发的?

病毒式营销包含三个要素:病原体、易感人群、传播方式。 鼓励用户向他人传播营销信息,为信息的曝光度和影响力指数级增长创造潜在的增长动力。

病原体是正在推销的产品或事物,依靠对目标群体的兴趣、爱好、信息接受方式等的分析,创造传播卖点以吸引注意力; 易受影响群体是指可能接收信息并传播信息的人; 沟通方式即沟通的手段和渠道。

互联网思维常讲“抓住用户痛点”。 抓住用户的痛点,首先要知道用户是谁? 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终端的活跃主体是广大具有“屌丝”属性的年轻人。 玩屌丝经济,必须要有足够的娱乐性和互动性。 它是病毒传播的致病特性。

“强迫症头像”的流行,正是因为病原是现在年轻人中普遍存在的强迫症,并且愿意取笑。 作为传播点,更容易引起受众共鸣,易感人群基数更大。 从传播方式来看,从魔幻漫画到萌脸再到“强迫症头像”,我们可以发现,疫情的爆发无一例外都是由微信头像引发的。

冰桶营销靠微博,“强迫症分身”靠微信。

病毒式营销必须在人流量大的地方传播。 PC端,流量高的领域是搜索引擎和社交媒体。 移动端,搜索引擎减弱,社交媒体成为主要“入口”。 微博、微信是这方面的主要“入口”。 已经各自占据了半壁江山。

在互联网上,用户具有虚拟人格,基于用户虚拟人格的营销显然更具爆炸性。 摩曼、萌萌和《强迫症分身》这三个营销案例已经帮助我们根据用户的虚拟人格制造了病毒。 营销方面已经铺平了道路。

这次流行强迫症,下次可能流行拖延症! 而只要你掌握了病原体、易感人群和传播方式,你就是下一个让它流行起来的人。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