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绝句格律范文1格律诗有这样一些一些特点

七言绝句格律范文1

律诗有这样一些特点:①每首四联八句。五字一句(五言),简称五律;七字一句(七言),简称七律。六律很少见。八句以上的叫长律或排律,长律一般都是五言。②押四韵或五韵。在第二、四、六、八句的句尾押韵,通常押平声。③平仄声搭配上也要求合乎一定的格律。④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因此,我们在写格律诗时一定要讲究以下几方面:

一、平仄

格律诗的平仄有4种基本句式:

(甲)仄仄平平仄(乙)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丁)仄仄仄平平

这四种基本句式的交错,就构成了不同格式的格律诗。七言绝句、律诗是在五言旬式的前面加上相反的平仄构成的: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下面以例诗说明:

1 仄起仄收式(七言即为平起仄收)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塞下曲》)

七言例诗见杜甫《客至》。

2 平起仄收式(七言即为仄起仄收)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七言例诗见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 仄起平收式(七言即为平起平收)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七言例诗见苏轼《新城道中》。

4 平起平收式(七言即为仄起平收)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又几千。

(李商隐《风雨》)

七言例诗见杜甫《登高》。

以上是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五言律诗以句首不入韵为常。七言律诗以句首入韵为常。

七言绝句格律范文2

本书前言写到,刘勰在《文心雕龙》提出诗赋创作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文律其业,变则其久,通则不乏”。所谓通变,就是在“音韵上要知古倡今”,在格式上要“求正容变”。即写诗既要符合正体的规则,但也不能要求生搬硬套,一丝不差。

一、关于音韵。中华诗学会主张“知古倡今” 。“平水韵”至今已七八百年了,七八百年来语言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普通话已成为主流。如果一味固守“平水韵”,有些诗用“平水韵”读朗朗上口,但用普通话读会很拗口,这样反而会失去诗词的音韵之美。

二、 关于平仄。中华诗学会提倡“求正容变”。就是要尽可能严格地按照包括平仄、对仗等格律规则创作诗词,但也应“容变”,即在基本守律的前提下允许有破格。

三、 关于破格。格律诗的格律是美的,完全按照“正体”当然好,但格律毕竟只是诗作的形式,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为了更好地抒情达意,破点格应该允许。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从格律法则上看,不仅有失黏,而且失对,不仅有重字,而且有“比肩”,然而从美学的规律上看,谁能不说它是绝妙的佳作。据有诗家统计分析,《唐诗三百首》所选的五律和五绝,破格者居多。可见,在格律诗鼎盛的时代,诗家也不是食古不化,创作氛围也很宽松,或许这也是鼎盛的原因之一。

四、诗病救治。南朝著名学者沈约提出五言诗应避免“八病”。现在一般认为住要应避免“四病。

1、孤平。孤平各家说法不一。易行(该书的编者)的定义是“在律句中平声单一被孤立者”。如:五言律句中,正句“平平仄仄平”,变成孤平句“仄(原是平)平仄仄平”,补救为“仄平平(原是仄)仄平”。七言句中,正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孤平句变成“仄仄仄平仄仄平”,补救为“仄仄仄平平(原是仄)仄平”这种补救叫“三拗五救”。其他补救的方法还有很多。出律的诗句叫“拗句”(拗口句)。

2、折腰。是五七言律绝的上下两联之间(即二、三句之间)不黏反对,成了折腰体。即:律诗前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出句”的第二个字平仄必须相同,称作“粘”,违者称作“失粘”。 明徐师曾 《文体明辨序说·拗体》:“按律诗平顺稳帖者,每句皆以第二字为主,如首句第二字用平声,则二句、三句当用仄声,四句、五句当用平声,六句、七句当用仄声,八句当用平声;用仄反是。若一失粘,失黏也是诗家一忌。

3、三平尾。是指五七言格律诗的诗句的后三字均为平声,读起来失去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作者认为现在三平的词组已有很多,如用这些词组作诗句的后三个字,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三平尾”,提议可以突破。

4、三仄尾。是指五七言格律诗的诗句的后三字均为仄声,读起来声调短促,影响节奏。作者同样认为现在三平仄的词组已有很多,如用这些词组作诗句的后三个字,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三仄尾”,提议可以突破。作者举例毛泽东诗中也有三仄尾和三平尾的诗句,杜甫的诗中也有类似的诗句。

5、押韵八戒。一戒凑韵,即俗称凑脚或挂韵脚;二戒落韵,即出韵,未依律押韵;三戒重韵,即用同音字押韵;四戒倒韵,即将一些词颠倒凑韵;五戒僻韵,即押险韵,用窄韵僻字押韵;六戒哑韵,即用闷声发哑的字押韵;七戒复韵,即用同义又同韵的字押韵。如芳和香、优和愁等;八戒窜韵,即用异意又异音的同一字押韵,如传和传。

6、相滥合掌。即在对仗句中对句和出句所用之字词义重合,主要有,同义词对举,上下两句同意。例如:“遥对远”“同漂泊”对“共苦辛”同义对举,是为合掌。如毛泽东的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英雄”对 “豪杰”即为“合掌 ”。

五、诗病与诗意的关系。作者认为这些所谓的诗病,同诗的主旨意境相比只是“细枝末节”。作者引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话说“词句究竟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霍松林说:“作近体诗,合律是必要的;然而忧时感事,发而为诗,倘意新、情真、味厚而语言又畅达生动,富于表现力,则虽偶有失律,亦足感动读者,不失好诗。反之,则虽完全合律亦属下品。”

六、诗词创作的辩证关系。1、立意:小不如大,2、表现,大不如小;3、思路:同不如异,套不如创。4、抒情主体:众不如个,外不如内;5、诗情传达:显不如隐,直不如曲;6、建构意像:状不如喻,密不如松;7、章法;平不如险;8、锻炼尾句:实不如虚;9、格调:正不如反。10、语言:雅不如俗。

七、作者告诫: 学会了技术,掌握了艺术。提高了认识。更重要的是:“功夫在诗外”,只有提高自身素养,开阔眼界,舒展胸怀,感悟人生,为舒发情志而作,一定会写出好诗来。

读完《诗词通变新论》一书,概况本书的一些论述,自己再琢磨一下,觉得这些论述对学写诗还是有些帮助。但用时髦的话说“理论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要写好诗还是要多读,就如林黛玉对香菱说:把王维的五言律读上一百首,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读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有了这三个人作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是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功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七言绝句格律范文3

一、绝句的排序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绝句有五绝和七绝两种。不管是五绝还是七绝,它们都是截取律诗的一半组合而成的。因组合不同,可以有如下四种形式:(一)截取律诗的前四句,即首联和颔联,其中最后两句要对仗,如秦观《春日》: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二)截取律诗的中间四句,即颔联和颈联,由工整对仗的两联组成,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三)截到律诗的后面四句,即颈联和尾联,其中第一、二句必须对仗,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四)截取律诗的首尾四句,即首联和尾联,这种情况除第二、四句押韵外,没有对仗的情况,如罗隐《雪》: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以上四种情况无论是哪一种,根据律诗的押韵和对仗的规则,绝句的第三句都不要求押韵。

因此,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弄清它属于哪一类型,然后,再根据它的相应规则去寻求解答。

例如:下面这首诗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①春阴垂野草青青②满川风雨看潮生③时有幽花一树明④晚泊孤舟古祠下

根据上面所讲的规则,很容易看出,这首诗属于第四种类型,即由首尾两联组成,诗中无须对仗。第“④晚泊孤舟古祠下”不押韵,因此,它应当是第三句。从诗中描绘景物的顺序来看,是由远及近,因此,可以断定这首诗的排列顺序是①③④②。

又如:下面这首诗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①不肯过江东 ②生当做人杰

③至今思项羽④死亦为鬼雄

根据上面所讲的规则,因为第②和第④句工整对仗,构成完整的一联。所以,这首诗属于第三种类型,即截取律诗的后四句,由颈联和尾联组成。“③至今思项羽”句不押韵,因此它是第三句。按照仄起平收的规则,“②生当做人杰”的“杰”字是仄声,应为首句,而“④死亦为鬼雄”的“雄”是平声,应为第二句,故这首诗的排列顺序为②④③①。

二、律诗的排序

五律和七律的平仄:

首句不押韵的:

(1)仄仄脚

五言平起,七言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2)平仄脚

五言仄起,七言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首句押韵的:

(3)仄平脚

五言平起,七言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4)平平脚

五言仄起,七言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从上述五律和七律的平仄规则中,不难看出:不管首句押韵不押韵,在五言平起七言仄起式中,第三句结尾为一个仄声字,第七句结尾为两个仄声字;而在五言仄起七言平起式中,第三句和第七句的结尾两字都是仄声字。因为律诗的平仄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则,所以,我们在确定律诗是哪种起式时,只要考虑第一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就行了:第二个字是仄声的,它就是仄起式;是平声的,那就是平起式。懂得了这一点,律诗的排序问题就好解决了。

解题的方法和步骤如下:

1、确定律诗的起式。由第一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确定它是平起式还是仄起式;

2、根据末尾两字的平仄确定第三、五、七句;

3、根据仄起平收和对仗的规则找出与第三、五句对应的第四、六句。

例一:下面这首《安定城楼》,要判断它中间四句的顺序,应该怎么排列?

迢递高城百尺楼,

绿杨枝外尽汀洲。

A.

B.

C.

D. 。

不知腐鼠成滋味,

猜意雏竟未休。

(1)王粲春来更远游(2)欲回天地入扁舟(3)永忆江湖归白发(4)贾生年少虚垂涕

因为“递”是仄声字,所以这首诗属于首句不押韵的“仄起式”七律。在备选的四句中,第(2)(3)句与第(1)(4)句都是很工整的对联,到底怎么排列,哪句在前,哪句在后?根据“仄起式”的七律第三句末尾是仄声字的规则,在上述四句中,只有第(4)句“贾生年少虚垂涕”中的“涕”字是仄声,而其他各句末尾的字都是平声,因此,只能把第(4)句安排到A的位置。排好了第三句,根据对仗和押韵的规则,理所当然,“(1)王粲春来更远游”则应当排在B的位置。同理,因为“发”字不押韵,所以,“(3)永忆江湖归白发”应当是第五句,即在C的位置,而“(2)欲回天地入扁舟”则应当在第六句的位置。即按(4)(1)(3)(2)的位置排列。

第二:下面这首律诗《登楼》中间四句的排列顺序是:

花近高楼伤客心,

万方多难此登临。

A.

B.

C.

D. 。

可怜后主还祠庙,

日暮聊为梁甫吟。

(1)北极朝廷终不改(2)锦江春色来天地(3)玉垒浮云变古今(4)西山寇盗莫相侵

按例一的解法,因为第一句“花近高楼伤客心”中的第二个字“近”是仄声,且“心”与“临”谐音,即押韵,所以,这是一首首句押韵的仄起式的七律。在“北极朝廷终不改”句中,“不改”两字都是仄声,故这一句是诗中的第五句,即在C的位置。与之对应的只有“西山寇盗莫相侵”,故(4)“西山寇盗莫相侵”是第六句,即在D处。又因为“地”为仄声,而“今”为平声,故“(2)锦江春色来天地”应为第三句,即在A处,“(3)玉垒浮云变古今”则应在B处。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上述中间四句的排列顺序应当是(2)(3)(1)(4)。

下面再举一首平起式的五律来说明。如:下面这首诗中间四句的排列顺序是: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A. .

B. .

C. .

D. .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七言绝句格律范文4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各家对其解释并不一致,有人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绝句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其中律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六言绝句较为少见。绝句起源于汉魏六朝的乐府短章,其名称可能来自六朝文人的“联句”。文献记载,六朝时期文人宴集,有联章作诗的风气,每人作四句五言,合成一首整诗。如果将各人所作的割断开来,单独成篇,就叫“一绝”,而绝句的称呼即由此而立。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