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背后的匠人匠心——记明朝工匠的“匠心”

户撒刀项老赛店铺_户撒项老赛民族工艺刀具厂_户撒刀项老赛

刀,乃十八般兵器之首。

历朝王公帝侯,文士侠客,商贾庶民,莫不以持之为荣。刀在中国历史进程中不止是战争与防卫的利器,更有着尊严地位、仗义侠客的刀文化寓意。“宝刀出鞘,削铁如泥”,它从阵亡者手里滑落,又被后继者从炮灰中拾起,直到今天,当刀光剑影不负历史,却也无需委以披荆斩棘护国卫民之重任,人们可还记得这一把刀背后的匠人匠心?

户撒刀项老赛_户撒项老赛民族工艺刀具厂_户撒刀项老赛店铺

手中有刀:“硬可斩铁柔可绕指”

项老赛手中有两把刀,一把锋利无比,曾在阿昌族阿露窝罗节民族手工艺制品比赛中获得第一的美誉,享有刀中之王的称号,刀之锋利能同时挥刀斩断25条毛巾;另一把刀可谓“削铁如泥”,连续斩断钢筋后仍旧刀刃平整无缺口。户撒刀工艺独特,锋利耐用,亦有“柔可绕指,削铁如泥”之誉。1月1日,“2017V影响力德宏行”活动走访“户撒刀王”项老赛的家,他现场展示了一挥刀断24瓶矿泉水的快刀技艺,瓶口整齐,一落一起,界地分明,十分精彩,赢得现场一片惊叹声。

户撒项老赛民族工艺刀具厂_户撒刀项老赛_户撒刀项老赛店铺

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乡是阿昌族聚居的聚居地,户撒刀也叫阿昌刀,是阿昌族人智慧的结晶,其先民约在唐朝时期就掌握了锻制和铸造铁器的技术,明朝“三征麓川”(公元1441-1448年)以后,中缅边境战事频繁,整个德宏边关常常大军云集。为保证兵器供应,明朝随军工匠把兵器制作技艺传授给阿昌族,使户撒成为重要的“兵工厂”。

心中有刀:匠心工艺锻造刀之锋利

锻造一把阿昌户撒刀要经得住炉火的炙烤,近1000度的炉温,反复敲打20000多次;同时掌握火候,只有时间温度要恰到好处,千锤百炼方成材。

一把好的阿昌户撒刀,从选料到成型,无不倾注着工匠们的心血。刀具一般都采用上好的弹簧钢、炭素钢等;鞘和柄,也选用好材,下料前仔细琢磨,量材使用。锻造时大锤、小锤、钳子配合默契,边烧边锻。每种刀具的形状、厚薄、长短、宽窄都力求恰到好处。淬水时,十分讲究火候、水质,使刀刃硬度适中,锋利耐磨。

户撒刀项老赛店铺_户撒刀项老赛_户撒项老赛民族工艺刀具厂

这一切对项老赛来说,都没有可以照本宣科的固定规则,全凭着一颗专注的匠心和日积月累的经验。他做刀,几乎一切都沿用着传统古法,每一个细微之处,都有项老赛一锤锤敲打的匠心手艺在里面,不少爱刀认识专程慕名而来。

桌上有刀:传承阿昌族户撒刀之盛名

阿昌族打制刀具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打制的刀具“炼极精纯,柔可绕指,剁铁如泥”,用木、皮、银等材料配制的刀鞘也极为精美,户撒刀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单单是民族传统的配饰了,更成为广大收藏者的必藏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户撒刀在兼收并蓄中不断精进,现已发展出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装饰性工艺品三大类、120多种,远销缅甸、泰国、印度、日本及欧美等国。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