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张效东,用激情点亮余生

秦汉文学小报_秦汉文化小报_秦汉文学绘导图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

—— 张效东,用激情点亮余生

图文|刘少青

一、知他者谓他心忧,不知他者谓他何求?

蓝桥遗址,他给诗友讲述尾生抱柱、烈女殉情的爱情故事。

辋川两岸,他向央视摄制组介绍二十景考证发现的过程。

七盘岭上,他带领众人在乱石蒿草中寻找张九龄、白居易、韩愈在蓝关古道留下的足迹。

公王岭前,他给各级领导介绍蓝田猿人的发掘过程;水陆庵里,他率众参观彩色泥塑的精彩纷呈;华胥陵区,活跃着他探寻的身影,文姬墓旁,留下他凭吊的足迹……。

秦汉文学绘导图_秦汉文化小报_秦汉文学小报

他年逾古稀,但腰板挺直,精神矍铄,思维敏捷,探索不息。

一年四季,他徜徉在蓝田的山岭川原,拔开层层迷雾,寻找历史文化的真迹。

为利?不是。

儿女已成家立业,自食其力,不用他操心。他的退休金足够他与老伴安度晚年。

图名?非也。

他有高级职称,出版过数部著作,多家媒体介绍过他的事迹。

人生暮年,本应养尊处优,颐养天年,但他停不下探究的脚步。他忧虑蓝田文旅业不愠不火的现状,决心在有生之年为乡土文化建设添砖加瓦。在碌碌无为中享清福,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秦汉文学绘导图_秦汉文学小报_秦汉文化小报

“仁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就是他的人生信条和戒勉。

他叫张效东,1944年生,蓝田华胥人。教育局退休干部,地方文化研究者。蓝田县王维/四吕文化研究会会长,《蓝田文化研究》期刊主编。长于古典诗词,著有《历代蓝田诗选析》等数部文集。

二、读写是他的爱好,弘扬光大蓝田文化是他的精神动力和理想追求。

阅读与写作,是他始终不渝的习惯。“念书,教书,写书、编书”贯穿他的一生。

他自幼就爱读古典诗词,广泛搜集,抄写背诵。初中时,在老师指导下,他就办了油印小报《红河》,编发他和同学的习作。

从教后,课余时间,他成了图书馆的常客。他好读爱写,早在1992年10月26日,他就在《西安日报》发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乡规民约》,宣介蓝田吕氏文化。

几十年来,他不断“充电”,广泛涉猎,笔耕不辍:

他是《蓝田县志-教育》志主笔,编撰《蓝田文化普及读本》《蓝田地方文化概览》;著有《蓝田教育史论》《历代蓝田诗选析》,撰写《王维及其母崔氏二墓调查》《王维辋川二十景考辨》《王维辋川三辨》《王维生卒年问题及隐居辋川时间》《蓝关古道考记》等论文及其他作品。

秦汉文学小报_秦汉文学绘导图_秦汉文化小报

他很忙。

他利用一切机会宣讲蓝田十二大文化。近几年,他主办专题讲座七场,为各级领导、专家学者、新闻媒体、社会团体、北大、哈佛等知名大学学生及韩国、日本、港澳台等国内外王维、四吕文化粉丝导游几十场次。协助央视九套十套频道及专题片《长安》摄制组拍摄有关蓝田文化宣传纪录片,积极呼吁、大力协助县委、县政府成立蓝田县王维/四吕文化研究会,创办期刊,担任研究会会长并任《蓝田文化研究》刊物主编。他的付出与成就受到各界肯定与好评:

央视《蓝田白鹿魂》纪录片评价他是“蓝田最有学问最严谨的先生”。

央视知名文化嘉宾郦波说他:“你做了我专业学者都难以做到的事,真是功德无量!”

他编写的《蓝田县志-教育》志,受到省市领导肯定。

他被评为“陕西省2018年度爱故乡人物”。评审组给他的颁奖词是:“当他还是一个中学生时,即和地方文化结下了一生情缘:当他参加工作后,更是钟情于故乡人文研究。一本本著述,篇篇书写的都是蓝田文化;一个个脚印,步步探寻的都是蓝田遗址。正所谓:笔耕不辍发掘蓝田文化,情系故乡助推旅游发展。”

秦汉文化小报_秦汉文学小报_秦汉文学绘导图

三、他低调谦逊,厚重内敛,治学严谨,求真务实,充满乡土情怀。

他信奉的人生信条是:“但求耕耘,不问收获”“尽人事,听天命”“只做不说或做了再说”。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一个正直学者应有的品德与风范。张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为人谦逊平和不张扬的人。

马福荣、刘向东、蔺玉昌、王晓兰是张老师好友,有感于这几年他的付出与成就,他们四人合写了篇《张效东,一个文化传承者的自觉坚守》。改了四次,搁了两年,张老师硬是不让发表,第五次在四好友坚持下,张老师在让其删除大量溢美之词后,才放手。

笔者写这篇文章也是这样,初稿让他审阅,他不同意,不让夸大拔高他,我只能改了又改。

他这种虚怀若谷的品质在其《贺新郎-书成》一词中可见一斑:

“薄薪不惮丰与歉。更无须,煮字疗饥,媚俗献谄。忍见时风靡浊躁,心旱更甚天旱。最可怕,文明荒苑。自古圣贤崇师教,献锦薄,期汇甘霖返。聊洒下,雨数点”。

词中表达他对社会上一些人文化荒芜,精神空虚的鄙夷与忧虑,更反映出他洁身自好,甘于清贫,谦逊自律的情怀。

好友刘向东评价他:“张效东是我最敬重的一位老师,这不仅因为他的治学严谨,博学多才,更在于他淡泊名利,正直不阿的高贵品质”。

是的,学术上他严于律己精益求精。

秦汉文学小报_秦汉文化小报_秦汉文学绘导图

为写好《历代蓝田诗选析》,他在省市及大学图书馆泡了一年多,摘抄了近百万字参考资料,与国内十多位专家研究讨论,又发初稿给40多位朋友征求意见,确保作品质量。

他不唯书,不唯上,不迷信,不盲从

通过查阅资料,实际考察、走访群众,他补充纠正了许多史料错漏和错误结论:

驳斥了“蓝关在商州”的错误观点,得出了王维侄孙韩湘与传说中蓝田成仙岭上羽化成仙韩湘子并非一人们结论,坐实了蓝田汤泉发现于唐初而非秦汉的固有观点,指出了小说《白鹿原》中引用乡贤牛兆濂诗中的失误。

玉维与四吕是蓝田众多文化中的双子星,是蓝田的名片和图腾。具有唯一性、顶级性和世界性。建设王维文化与吕氏《乡约》文化纪念馆,以点带面,联动共进,促进蓝田全域文旅建设蓬勃发展,是蓝田人的共识,更是张老师孜孜不倦的追求与宿愿,

为此愿景的实现他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和努力。这条路上,他流过多少汗?吃过多少苦?蓝田的山岭川原知道,名胜古迹知道,蓝田县的许多群众也知道。

张老师德高望重,劳苦功高,著书立说,誉满乡梓。实现了“立德、立功、立言”人生三不朽,对一般人而言,能如此,此生足矣。但张老师并未就此止步。

在建设乡土文化这条路上,他仍在奋然前行!张老师,我们能告诉您的是:

“请您放心,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作者简介

刘少青,蓝田原上人,《蓝天文苑》签约作者。2017年底开始写作。先后在《丝路原创文学》《滋水美文》《西部文学》《乾陵文苑》《灞水两岸》《五谷文学社》《蓝天文苑》等平台发表诗歌、散文、小说、随笔、游记、评论五十多篇(首)。百度、搜狐、新浪、腾讯、今日头条、界面新闻、陕西文化总站等网站多有转载,部分作品被纸媒刊登。

投稿邮箱

请加主编微信wxid-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