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借助故事类文本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

引言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的出台,英语课程越来越注重在发展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帮助他们逐步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思辨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体裁分析_体裁分析的三个学派_体裁分析理论

现行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含有一定数量的故事类文本,这些文本所蕴含的寓意和价值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但是当前的故事类文本教学往往陷入 “读懂故事—复述故事—表演故事—讲解语言点” 的老套路,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

因此, 如何借助故事类文本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教师必须关注并探索的课题。

语篇分析理论的相关研究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笔者尝试利用语篇分析理论对故事类文本进行解读并开展教学实践。

语篇是表达意义的语言单位,是人们运用语言的常见形式。语篇分析,既指分析语篇的微观层面(文本语言与内容理解),又指分析语篇的宏观层面(体裁与功能、风格和语域、结构与主题等)。体裁、主题、语境、结构、内容等是构建完整语篇的关键要素。因此,在分析语篇时,教师除解读语篇的语言知识和内容外,还需解读语篇的体裁、主题与结构等。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语篇分析进行了阐述。韩礼德认为,语篇体裁是一种修辞方法,涵盖在语式(即话语方式)中。

语篇理解包含较低层次的理解和较高层次的理解:较低层次的理解是指对语篇的理解,包括读懂文字、理解语篇明确表达的事实和字里行间的隐含之意;较高层次的理解是对语篇的评价欣赏,涉及语篇的体裁、主题与结构。

程晓堂指出,语篇分析涵盖了语篇的内容与主题意义、语篇隐含的意义与功能、语篇对读者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语篇产生的背景或语境、语篇类型与结构、语篇的衔接性和连贯性、语篇使用的语言和非语言手段及语篇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质量等八个方面。

根据语篇分析理论, 教师需要通过活动设计或问题引领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语篇主题与语言特点、分析语篇体裁与语篇结构、领会语篇意图与价值取向,将语言学习与意义探究融为一体。

基于语篇分析理论的

故事类文本教学实践

下面,笔者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 and ” 为例,探讨基于语篇分析理论的故事类文本教学。这一单元是一个故事单元,主题是神话()和故事()。

A 是《愚公移山》《西游记》等中国神话故事, B 是两个西方著名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和《糖果屋》(“ and ”)。其中,“ and ” 是一个童话剧本,讲述了和 的父亲和继母两次设法杀死 和 , 智慧地寻找对策让自己和妹妹 逃生的故事。剧本末尾留有悬念: 和 来到糖果屋后会发生什么呢? 这个悬念和 “留白” 为教学留足了充分的发挥空间。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围绕故事场景创设()、故事情节梳理(plot)、故事人物分析()和故事主题探究(theme)四个方面引导学生读懂故事、读透故事,教学框架如图 1 所示。

图1 故事类文本教学框架

01

激活背景知识,预测故事内容

【Step 1】 up()

上课伊始,笔者在黑板上逐步画出山、太阳、森林等图画,并引导学生思考:“When you see the (s), what come to your mind?” 由于这一单元是一个故事单元,所以学生根据 A 学过的故事以及原有的故事阅读经验,可以猜测老师画的是什么故事,如:

—“Yu Gong Moves a ”

sun—“Hou Yi the Suns”

house—“ Red Hood”

on the —“Nu Wa the Sky”

—“ ”/“Snow White”

画完后,笔者在黑板上呈现一个完整的故事场景。由于对 “ and ” 这个故事不熟悉,所以学生一直没有猜到。此时,笔者在这个场景中贴上故事主要人物 和 的图片(如图 2),并板书这个故事的标题: and 。

体裁分析理论_体裁分析的三个学派_体裁分析

图2 故事场景

设计意图:借助简笔画和问题激活学生的故事阅读积累,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并为这一课的故事创设场景。同时借助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部分生词如 shine、、、lead / lead to等。

【Step 2】(plot)

笔者提问:“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is story?”

学生提出故事类文本常见的基本问题:

(1)Who are in the story?

(2)Where does the story ?

(3)When does the story ?

(4)What in the story?

(5)Why do they ?

笔者板书上述句子中的疑问词 who、where、when、what、why。

设计意图: 激活学生关于故事类文本几大基本要素的认知,并借学生提问顺势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了解故事梗概。

02

判断文本体裁,梳理故事情节

【Step 3】 the genre(体裁)

笔者呈现文本并提问:“Is this a , a play, a short story or else? How do you know?” 学生凭借阅读经验与语篇知识快速回答出该语篇是剧本。

设计意图:阅读文本前的浏览,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结构和剧本的体裁特征。而 “How do you know?” 这一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剧本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

【Step 4】Read 1 and the (plot)

学生阅读第一段,回答先前预测时提出的问题,了解故事梗概。

设计意图:这篇文本由第一段的故事梗概和后面七幕小剧本组成,学生了解故事梗概后,为深度理解后续剧本做铺垫。

【Step 5】Read and match the with each scene(plot)

学生快速跳读语篇第二部分的七幕剧本,为每一幕找出配图。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跳读,快速获取每一幕的大意,初步感知童话剧本的故事情节,同时培养快速获取故事大意的阅读技能。

【Step 6】Read and the plot (plot)

学生细读童话剧的七幕,梳理故事情节,完成 plot (如图 3)。

图3 梳理故事情节

设计意图:运用弗雷塔格金字塔( / plot )进行情节梳理,学生完成童话故事的表层理解。

【Step 7】Read and add stage to each scene(plot)

基于故事情节的梳理和理解,学生仿照老师所给的前三幕舞台说明的例子,分四组分别为这个剧本剩下的四幕添加舞台说明,包括 time、place、、 等能凸显剧情效果的语言和动作(如 、smile、、angry 等)。

在学生展示添加的舞台说明时,笔者引导他们:用 的语气读 “Did you hear our to kill us?”,以体现 的害怕;用微笑、肯定的语气读 “Don’t worry. I have a plan to save us.”,以体现 的机智和胸有成竹;用 shout 的语气读 “Get up, lazy ”,以体现继母的凶狠毒辣。

设计意图:根据语篇分析理论下的语篇结构分析,这一课的文本作为一个剧本,缺失了很重要的一个要素——舞台说明。 舞台说明是剧本的要素之一,主要包括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表情、动作等。舞台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添加舞台说明是为了让学生去揣摩人物形象、动作、语调和心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感受剧情的发生与发展,而非仅仅停留于对情节的了解。同时,它也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活灵活现,使学生对剧本语言的理解更加到位。 学生在添加舞台说明的过程中需要用分析、推理和判断等中、高阶思维能力。

03

剖析人物性格,探究故事主题

【Step 8】Read and the ()

学生在笔者提供的词汇支架帮助下,为童话剧的演出制作介绍四个角色的海报(如图 4)。

图4 角色海报

设计意图:剧中人物有着多重身份,不同的身份呈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这个步骤旨在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Step 9】Read and (theme)

学生基于故事情节的理解以及人物性格特征分析,讨论三个问题:

(1)If you were , do you have any other ways of bread?

(2)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the ?

(3)If you can in this play, what would it be? Why?

设计意图:语篇分析理论还强调对语篇主题的解析。 故事语篇的主题通常隐含在字里行间,需要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去领悟。第一、第二个问题采用角色代入的方式,引导学生基于人物特征开展大胆、合理的推测与想象。

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如何在困境中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 第二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人性的复杂与生命的价值。第三个问题是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开展批判性与创造性阅读,启发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从人物特征、剧情结构等视角对剧本进行合理的改进或改编。这三个问题搭建起故事与学生、故事与生活的链接,将语言学习与故事主题探究融合在一起。

04

创编故事结局,掌握体裁特征

【Step 10】Make up an and act(plot & theme)

和 来到糖果屋后会发生什么呢?未完成的剧情为学生留足了想象的空间。于是,笔者再次利用 plot (见图 3),引导学生创编故事结局的一幕并分小组表演。

设计意图:创编结局旨在引领学生运用童话剧本的语言特征、语篇结构开展想象与创作,既有助于落实巩固本节课所学的语篇知识,形成语篇意识,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在创编和表演中,学生再次领会故事的主题。

【Step 11】(theme)

学生创编出两种结局:一种是和最终被巫婆所害,悲惨死去;另一种是和机智地打败巫婆,带着食物和财物逃离糖果屋,从此幸福地生活着。学生讨论思考这两种结局哪种更适合于童话故事这一体裁。

设计意图:依据语篇分析理论,童话故事有其独特的功能,它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通常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表达善恶,帮助儿童构建正面的伦理观和善恶观。因此,童话故事的结局往往是惩恶扬善。 两种结局的讨论引导学生更深入掌握童话故事的语篇体裁特征。

基于语篇分析的

故事类文本教学建议

通过以上教学实践分析,笔者认为基于语篇分析理论的故事类文本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故事理解、复述和表演层面,而是更应关注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文化素养的培养。

因此,笔者建议运用语篇分析理论,从故事场景、故事情节、人物分析和故事主题四个角度切入,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读故事文本,设计思维层次逐级递进的学习活动。

01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