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研究》第23辑出土诗类文献研究论

《中国诗歌研究》第23辑

出土诗类文献研究

论安大简《诗经》的编校问题

内容提要:安大简《诗经》是到目前为止最为重要的《诗经》文本之一,曾以“《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的名义出版,然而该书编校中存在许多问题,值得讨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引用科学鉴定时,不恰当的文字省简,造成了文本考古学年代叙述的错误。第二,对《侯风》与《王风》关系的牵强联系。第三,全书编写体例及编撰的过程中未充分注意到文本的统一性问题,以致可能影响到该书的阅读和使用。第四,对《诗经》学专门术语的使用不当,并造成解说的某些疑问。

关键词:安大简《诗经》;考古学年代;《侯风》;《王风》;《诗经》学术语

作者简介:姚小鸥,聊城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主要研究先秦两汉文学

缀合的早期楚赋:

《凡物流形》的文体特征与文本生成

内容提要:学界对上博简《凡物流形》与楚辞《天问》之关系多依违两端,二者间的某些相似之处固不容抹杀,但此种相似至多只能称为一种“家族相似”,不可遽断《凡物流形》文体为“天问体”。它具有敷陈铺排、叙物说理、隐语问对、骈散相间、韵律和谐等特征,其文体指认就“大体”而言乃是早期楚赋或散体赋,就“定体”而论当为隐书。其取材多方,结构松散,内容多采摭当时流行的嘉言善语,说明其文本生成方式当是缀合众书,以成一篇的格言集锦。然其要旨仍归于黄老,并绾合于作为宇宙本体和治道核心的“一”。它可能是由楚国担任教职的上层贵族所编缀,用以教授贵族保子的教材底本。《凡物流形》的问世不仅对研究早期赋史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深化我们对早期中国文本生成方式的认识。

关键词:《凡物流形》;早期楚赋;编纂缀合;黄老思想

作者简介:王国明,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中国文学思想史。

先秦秦汉出土文献与《诗》《骚》

文本解读得失综论

内容提要:先秦秦汉出土文献对《诗》《骚》文本解读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校读用字、词句训诂、诗旨大意等多个方面,现当代学者据出土新资料都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但也有很多问题与失误,可以说得与失并存。本文举例分析出土文献对《诗》《骚》文本解读的学术价值,但同时也认为某些出土文献的证据仍然存在疑点。在此基础上,本文又总结了利用出土文献对《诗》《骚》文本作新解时所存在的问题与失误,如未有异文只依理据、未注意诗篇整体语境、未注意先秦制度文化、出土文献本身释读存疑、未注意诗歌修辞意韵、未注意新近出土材料等等,每一类问题本文都列举实例,并详细的进行综合辨析。总之,本文认为既要重视出土文献的学术价值,同时也要避免孤立、盲目的使用新出土材料,而轻率的否定传世文献证据,解读《诗》《骚》文本应该结合各方面的证据,多角度、多层次的进行综合判断。

关键词:出土文献;《诗经》《离骚》;文本解读

作者简介:孙海龙,男,吉林通化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先秦文学与国学教育。

古代诗歌研究

“话疗”与“梦疗”:

论汉赋中的治疗主题与祛疾机理

内容提要:中国古代文学援医入文的传统源远流长。其中,赋体文学里出现的大量“赋疗”现象尤其值得注意。汉赋能够表述复杂的医治主题并发挥良好的祛病功效,与这一文体专属的主旨特征和表达模式密不可分:辞赋之“主文谲谏”所对应的“话疗”,以言语干预的手段为接受对象矫正紊乱或平衡矛盾;辞赋之“体物写志”所对应的“梦疗”,以梦境回忆的形式为创作主体解答困惑或偿补失落。“话疗”的成败取决于医、患彼此的互动;“梦疗”的得失受制于医、患之间的转换。唯有在体察辞赋文本的内外语境之后,方能从本质上理解和揭示辞赋的治疗原理,以期进一步挖掘赋体文学的医疗功能的前提与可能。

关键词:文学与医疗;“话疗”与“梦疗”;“主文谲谏”;“体物写志”

作者简介:丁涵,文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汉魏六朝文学及海外汉学。

《霓裳羽衣曲》在五代至宋的赓续与流变

内容提要:《霓裳羽衣曲》在五代十国时期曾以歌曲、法曲、乐曲的形式流传,在宋代则存在大曲、曲破、队舞、转踏、词调、乐曲等六种艺术形式。其中宋代《霓裳》大曲是依调填辞之作,并未用于歌舞表演;《舞霓裳》曲破、《拂霓裳》队舞与《拂霓裳》转踏的表演形态皆不同于唐代《霓裳》大曲。后晋的《霓裳》法曲经教坊乐人传播,尚可谓承自唐代《霓裳》大曲;而宋代《霓裳》曲破、队舞、转踏等与唐代《霓裳》已是名同实异。五代十国末期《霓裳》歌舞的失传之于宋代《霓裳》的流变有着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霓裳法曲》;宋代《霓裳》大曲;《舞霓裳》曲破;《拂霓裳》队舞;《拂霓裳》转踏

作者简介:岳俊丽,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戏剧史与乐舞史、日韩古乐书;冷卫国,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先秦两汉文学。

嘉靖前期“六朝初唐派”商榷

——兼辨析“为初唐者”

内容提要:嘉靖前期“六朝初唐派”是近三十年来学界分歧较大的话题。多数意见认为“六朝初唐派”是由唐顺之、陈束等“为初唐者”与杨慎、薛蕙共同构成的具有反复古性质的流派。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为初唐者”、杨慎和薛蕙等人的立场诉求、诗体选择与诗歌风格均存在较大差异。杨慎、胡应麟等人基于其诗学立场,对“为初唐者”的描述背离了事实,而后世学者过于相信他们的记载,受其误导提出了“六朝初唐派”的概念。此一概念的提出遮蔽了嘉靖诗坛的历史真相。

关键词:六朝初唐派;嘉靖诗坛;杨慎;胡应麟

作者简介:王春翔,山东大学文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思想史、明代诗学。

论朱彝尊的酬赠诗与仕隐心态

内容提要:酬赠诗的研究应当回到诗人具体的创作场域,符合酬赠诗的社交属性与功能。在博学鸿儒科征聘的背景下,清初诗人朱彝尊的酬赠诗数量显著增加。他积极参与京城的文学活动,酬赠诗是其融入京城诗坛的社交媒介,并在出处矛盾中表达出仕的渴望。出于维系官场交际圈的需要,朱彝尊的部分酬赠诗缺乏真情实感并具有模式化的局限,背离了他的诗论追求。对此,朱彝尊力求创作的“客中见主”,其酬赠诗表达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也承载着排遣愤懑、纾解压力的功能,体现了朱彝尊仕隐心态的嬗变过程。最终,朱彝尊对酬赠诗的认知有所转变。

关键词:酬赠诗;朱彝尊;仕隐心态

作者简介:黄鹏程,浙江大学中文系特聘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明清文学。

试论清代“曾燠寿欧会”及其文化意涵

内容提要:作为文学批评的一种特殊方式,寿欧会既是欧阳修其人其诗清代接受史的具体呈现,又是清代先贤生日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界有关于此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本文从“曾燠寿欧会”的发端与赓续、流布与回响、举办缘由与文化意涵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指出“曾燠寿欧会”既是王士祯“红桥修禊”之流风余韵,又是清代文人追忆前贤的独特形式。曾燠以欧阳修弟子自居,通过“寿欧会”来表达对欧阳修“文”“忠”并重人格的认同和对欧阳修“贤守”形象的接受。

关键词:曾燠;欧阳修;江右;清代寿欧会;《邗上题襟续集》

作者简介:霍东晓,女,河南鲁山人,郑州大学文学院教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访问学者,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

域外汉诗研究

两个“盛世”的时空对话:再论祗园南海与李白

内容提要:江户时代的祗园南海,既是“日本文人画之祖”,又被誉为“江户时坛上的李白”。他在性格、气质、生平和嗜好上与李白有不少共同点。历代诗评都倾向反对“学李”。然而,从他的贬谪诗中可以看出,祗园南海作为一个异域诗人,一生虽坚持追随李白却不满足于只“学李白”,而是以诗论和创作实践的方式追求达到与李白并肩的境界。祗园南海所生活的元禄时期的盛世气象赋予其自信,加上他自身的天赋与追求,他能区别于其他江户诗人,被誉为“江户诗坛上的李白”。

关键词:祗园南海;李白;日本汉诗;贬谪诗;盛世气象

作者简介:钟卓萤,女,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域外汉籍和日本汉文学研究。

《文赋》在日本的流传与影响

内容提要:《文赋》系统而完整地揭示了文学创作的基本问题,对东亚汉文化圈的文学创作、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代学者对《文赋》在韩国的影响有深入的研究,对《文赋》在日本的流传与影响的研究则相对薄弱。本文从文化交流、汉诗文创作、文学理论的角度,谈陆机《文赋》在日本的流传与影响问题,重点阐述了“诗缘情而绮靡”说对日本古代诗学观的影响。同时,对近代以来日本学者关于《文赋》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旨在弥补目前学术界对《文赋》域外影响研究的不足,从而推进域外《文赋》研究向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文赋》;“诗缘情而绮靡”;日本汉诗

作者简介:沈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论研究。

诗学理论研究

论陈与义的诗学渊源

——以《增广笺注简斋诗集》为中心的考察

内容提要:南宋胡稺《增广笺注简斋诗集》是陈与义诗集第一部注本。胡稺总结提出了陈与义的两条诗学渊源系统,即“陶、谢—孟、王—韦、柳—陈与义”和“杜甫—苏、黄—陈与义”。这两条诗学系统在《增广笺注简斋诗集》注释中的体现是不对等的。在胡稺之前,论者皆认为陈与义的诗学渊源承袭陶、谢一脉,而胡稺却将该系统弱化,认为陈与义的诗学渊源上承自杜甫,进而粘连黄、陈。自胡稺之后,相关论者皆多认为陈与义诗学习杜甫,而学习陶、谢的诗学渊源基本不再提及。从历史的广视角来看,在整个南宋时期,陈与义的诗学渊源在胡稺那里出现了变化,而该变化,亦是陈与义被列入江西诗派关键。

关键词:《增广笺注简斋诗集》;陈与义;诗学渊源;杜甫;江西诗派

作者简介:刘月飞,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宋代文学。

《白沙先生诗教解》的文本形态及其诗学观念

内容提要:《白沙先生诗教解》是湛若水辑录并阐发陈献章诗教观念的语录体著作,其文本的生成主要表现为将陈氏在不同语境下所形成的文本内容重新摘录整合。其直接的编纂动机当聚焦于扩大陈氏影响、进而助力其入祀孔庙。陈献章于有明一代得以从祀孔庙,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白沙先生诗教解》《白沙先生至言》及《白沙先生文集》的编纂与问世。而陈献章本无系统论诗之作,承载其诗学思想的文本的生成与传播,也得益于《白沙先生诗教解》的成书与刊行。

关键词:《白沙先生诗教解》;文本形态;语录体;编纂动机;诗学观念

作者简介:安家琪,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明代文学。

“素位之学”与陈确的诗学思想

内容提要:“素位之学”是陈确的论学宗旨,兼含学术与人生价值取向双重内涵。学术层面强调笃实践履、尚实求真,人生价值层面则将自我安顿与振济天下相结合,二者共同塑造了陈确的诗学思想。“素位之学”在陈确的诗歌创作中体现为清新自然与悲郁激直两种审美取向,展现出陈确诗学思想的复杂丰富,亦代表了明清之际理学家文学观念的典型特征。

关键词:素位之学;陈确;真诗;清新自然;悲郁激直

作者简介:汪冬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中国文学思想史。

从查慎行《初白庵诗评》看其“唐宋互参”诗学理论

内容提要:学界此前多认为,查慎行提出“唐宋互参”是宋诗派“借唐兴宋”的策略,而从《初白庵诗评》的角度来看,其所谓“唐宋互参”乃是折衷唐宋、兼法历代诸名家之义,“唐宋互参”的精神实质是兼综与包容。从《初白庵诗评》的评点力度来看,学杜和学苏是“唐宋互参”之核心与具体体现。查慎行能够选取唐宋两朝诗歌成就最高的杜甫和苏轼作为主要师法对象,表现出其对诗学史极为敏锐的洞察力及其取法乎上的眼界与抱负。然而由于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影响,学界对查慎行诗歌一直有着学苏、学陆的偏颇概括,这使得其“唐宋互参”中的“唐诗宗杜”部分一直被遮蔽与掩盖。

关键词:查慎行;《初白庵诗评》;唐宋互参

作者简介:王新芳,女,山东临沂人,文学博士,齐鲁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清代诗学。

词学研究

论朱敦儒词在元明两代之影响

——以选与评之间的关系为中心

内容提要:元明时期的选本传播中,朱敦儒词的影响与时俱增,其彰显世俗情怀与个性高致的词大得声称于世,乱离悲歌则声名消减。元明评点中,朱敦儒词的影响增强,元明文人均聚焦于朱敦儒及其词的个性高致,朱敦儒词中乱离悲歌获文人共鸣,书写世俗情怀的词仅获得艺术审美方面的评点。选、评离合间,吟咏个性高致的词一直保持旺盛生命力。元明两代朱敦儒词的选本传播主要彰显着时代文化气候的重要作用,评点阐释主要渗透着历史文化传统的强力影响,两者亦有一定的交错整合。选评离合之间朱敦儒词的影响效应彰显了历史文化传统与时代文化气候的角力与融合。

关键词:朱敦儒词;选本传播;文人评点;影响效应

作者简介:郁玉英,汕头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唐宋文学;杨剑兵,汕头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宋元明清文学。

梁溪词人词学思想与清初词坛之演进

内容提要:明末云间与柳洲词派重启“正声”与“变调”,为清初词坛之发展指引路径。梁溪词人顾贞观、严绳孙等围绕在纳兰性德身边,以“性灵说”问鼎词坛,该论承继云间“正声”,暗合柳洲“变调”,具有融通意识;侯文灿编纂《亦园词选》,以“花草”为旨归,实承《倚声初集》而来,是传统词学势力的回流。两者之间形成理论分野。杜诏等后期梁溪词人,词学根柢在于乡邦,但在浙派强势导引下,逐步融入其中,他们的词学选择比较典型地反映了清初词坛由多元的格局,走向为浙派所笼罩,浙派定于一尊的态势。从梁溪群体的理论分野与演进归宿管窥清初词坛,有助于认识当时各派间思想观念的交锋及词风之嬗变,也便于加深对梁溪词人群体的认知。

关键词:梁溪词人;性灵;花草;浙西词派

作者简介:何扬,文学博士,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诗词学研究。

诗歌文献研究

李商隐会昌中入太原李石幕考

内容提要: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初冬,李商隐奔赴太原河东节度使幕。会昌四年正月遭遇“杨弁之乱”,三月中旬,自太原返回永乐家中,全程约一千零二十里。李商隐返家后作《大卤平后移家到永乐县居书怀十韵寄刘韦二前辈,二公尝于此县寄居》,诗中“脱身离虎口,移疾就猪肝”是其亲历“杨弁之乱”的直接证据。会昌五年春,李商隐所作《喜闻太原同院崔侍御台拜兼寄在台三二同年之什》是其入太原李石幕的直接证据,诗句“刘放未归鸡树老”的今典是指:李石开成三年(838)遭遇暗杀被迫辞相离京、会昌四年遭遇“杨弁之乱”被迫罢职并分司东都,久而未得还朝,诗句寄寓了李商隐对李石政治遭遇的深切同情。

关键词:李商隐;李石;会昌四年;太原;杨弁之乱

作者简介:付定裕,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古典诗歌与文论。

元稹《野节鞭》考释

内容提要:以往论者多将《野节鞭》视为元稹谪居江陵时的诗作,但参据诗内职官、元稹生平以及地方人事可以推知,此诗当作于元稹谪居通州期间。诗中“使君”“我”“司马”三人皆是元稹的“代言者”,各借咏马鞭代言未来抉择、现实处境、历史评价之一端。因所涉稍广,元稹遣用大量典故以隐晦其辞。唯有厘清典故何所取,始能推明这首长诗的真正寓意。《野节鞭》作为一首以咏物诗形式写成的政治自省诗,对于解读元稹的诗文创作、仕途心态,均属于较具研究价值的典型案例。

关键词:元稹;《野节鞭》;《野节鞭》系年

作者简介:孙思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经学、唐代文学。

杜甫《示从孙济》系年新考

内容提要:《示从孙济》与《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宴》《陪王汉州留杜绵州泛房公西湖》中的杜济当为同一人。《示从孙济》的创作时间原系在天宝十三载秋雨乏食之际,杜甫到杜济家寄食。不过,诗中其实并无相关证据。杜甫在天宝八年末、天宝九年初移居长安,天宝九载就已经自称“寄食朋友”,参考杜济丁忧时间,《示从孙济》的作年应系在天宝八载末至十二载之间。

关键词:杜济;《示从孙济》;《杜济神道碑》

作者简介:李煜东,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南北朝隋唐历史与文学。

西北大学图书馆藏孤本《古竹圃文选诗抄》

编者非宋荦考

内容提要:《古竹圃文选诗抄》为成书于清代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先秦至清初近百位诗人5105首诗作。此书并未刊刻,仅有抄本传世,且抄本仅见藏于西北大学图书馆,为海内孤本。《古竹圃文选诗抄》并非宋荦所辑,卷首宋荦序系伪造,亦非宋氏漫堂所抄,其真正的抄写者乃隆村戴汝彤。戴氏耗费五年之力始成此书,他很可能即此书的编选者。又据诗抄选入清顺治时期诗人赵宾之作来看,戴汝彤应是与赵宾时代相近的人,由此推测,戴氏抄写《古竹圃文选诗抄》时在康熙四十三年三月十五日,于康熙四十七年八月抄讫。

关键词:《古竹圃文选诗抄》;宋荦;戴汝彤;西北大学图书馆

作者简介:杨瑞,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明清文学、文献学。

《皇明律范》编者考

内容提要:《皇明律范》是一部明代人选编的本朝诗歌总集,该书有两个印本系统:一为二十二卷本,卷端题署为胡应麟选,今有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二为二十三卷本,卷端题署为郭元极选,今有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和南京图书馆藏本。由《诗人字里世次》部分的墨块及《皇明律范序》的篡改情况可知,二十二卷本为早期印本,二十三卷本相对晚出,进而可以确定该书初刊成即以胡应麟为编者,卷端题署郭元极选为剜改版片后的结果。在胡应麟与郭元极的相关记载中,可以发现胡应麟编纂《皇明律范》的进展情况,而且《皇明律范》与胡应麟的诗学理念如出一辙,但是有关郭元极的记载却疑点重重。因此《皇明律范》的实际编者为胡应麟。

关键词:明诗总集;《皇明律范》;胡应麟;郭元极

作者简介:郭永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明史、明代文献学;张玉颢,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先秦史、历史文献学。

文星瑞年谱初编

内容提要:文星瑞为晚清政治家、诗人文廷式之父,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少有诗名,字里行间郁勃之气照人眉宇;中年以后,四方多事,历经变乱,其诗古直沉雄,英气磊落;晚年忧国怀乡,才笔老健,每寓深慨,为咸同年间岭南诗坛作手。目前学界对文星瑞的诗作和生平研究还比较欠缺。文章以文星瑞诗集《啸剑山房诗钞》为主要文献,并参考其他文人的相关著作及史料,将其诗歌、交游、生平经历进行系年,亦将相关历史事件及师友行事酌情叙入。文星瑞的生平行谊及诗学活动,不仅为我们全面了解文廷式的学术思想、创作风格提供重要的参考,还对于我们观察和分析道光、咸丰、同治年间的岭南诗风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文星瑞;萍乡文氏;《啸剑山房诗钞》

作者简介:陆有富,文学博士,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元明清文学与文献。

《中国诗歌研究》稿约

《中国诗歌研究》是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所创办的学术集刊。自创办以来,本集刊一贯坚持学术本位的宗旨,取得了一些进步,逐渐获得学界的认可。先是被收入中国知网的CNKI数字图书馆全文数据库,2008年又成为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认定的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同年,又先后成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中心来源集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来源集刊。

本集刊现开辟有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中国诗歌理论研究、诗歌文献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诗歌研究、当代海外华人诗歌研究、域外汉诗与诗学研究、中西比较诗学研究等栏目,一般的书评、鉴赏、随笔、诗词创作不在本集刊选择之列。本集刊以文稿质量为唯一标准,文章长度不拘(以论题需要为准),既欢迎材料扎实的考据之作,也欢迎思辨深刻的理论文章。但要求文章须遵守应有的学术规范,严禁抄袭、力避重复,立论要持之有据,要充分了解学术界对该论题的研究状况。

具体稿件格式要求如下:

1. 请在文章后附作者简介,顺序及内容为:姓名,单位,职称,主要研究领域(限50字以内),收信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

2. 请拟200字以内的内容提要与3-5个关键词。

3. 文章注释统一使用脚注,具体格式如:

①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第48页。

②(宋)晁公武撰、孙猛校正《郡斋读书志校正》,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第508页。

③(清)王昶:《春融堂集》卷四十四,清嘉庆十二年塾南书舍刻本,第1a 页。

④〔德〕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10,第99页。

⑤莫砺锋:《论朱熹文学家身份的历史性消解》,《江汉论坛》2000年第10期。

⑥陈默:《抗战时期国军的战区-集团军体系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大学历史学系,2012,第134页。

4. 文稿请勿多投,三个月内未收到用稿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未录用稿件,恕不一一回复。

5. 本集刊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6. 请以电子邮件方式将电子稿发送到编辑部邮箱。

电子邮箱: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