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教学设计稿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习作想象作文_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想象作文_六年级上册语文想象作文

1.草原

教学目标

1.会写9个生字,能理解“境界、回味、洒脱、拘束、羞涩”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象,背诵第1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教学难点

揣摩、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草原图片,播放背景音乐,引领学生进入草原的氛围之中。

2.出示课题,说说最想了解草原的哪些方面。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勾画生字新词。

3.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教师正音。。

绿毯 境界 陈旧 鞭子 衣裳 襟飘带舞 彩虹 马蹄 豆腐 拘束

羞涩 摔跤 忍心 洒脱 飞驰 微笑 勾勒 目的地 蒙古包 好客

(2)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其他学生圈画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交流圈画的内容,教师结合交流情况点拨理解重点词语和优美语句。

4.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重温“风光美”。

(1)欣赏草原风光图片,指名背诵第1自然段。

(2)让学生简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草原风光美的。

(天空、草地、小丘、羊群、骏马、大牛……)

2.谈话导入新课。

二、熟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生自由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圈画重点。

2.小组合作交流,品读自己找到的语句,说一说蒙古族人民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3.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4.概括每段的意思。

喜迎远客图、主客相见图、主客联欢图、依依话别图。

5.师生共同品读重点语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课件出示重点句子)

①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②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6.情感升华,体会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7.回顾课文,感受热爱之情。

(1)讨论课题: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2)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想读的一个场面进行朗读,读出自己的感悟。

三、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1.出示小练笔:写一写家乡的某处景物。

2.交流小练笔作品,集体评议。

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丁香结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3. 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教学重点

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梅花、菊花、牡丹等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梅花、菊花、牡丹等图片,了解它们的象征意义。

2.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学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学。

3.交流学习情况,师重点指导书写“幽、薄、缀、雅”。

4.学生练写,个别展示,集体评议。

5.利用工具书或其它资料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幽雅 笨拙 愁怨 断断续续

三、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1.分段并概括段意。

思考:本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花的生长环境、开放态势、气味、形状、颜色描写了丁香花。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写了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总结感悟

(1)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2.布置作业

(1)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指名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思考: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怎样描写丁香花的?

二、精读课文,加深感悟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

2.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各是怎样的?找出你喜欢的描写丁香花的句子。

3.学生交流汇报。

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城里街旁、宅院里的丁香花;

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校园里的丁香花;

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我家屋外的三棵白丁香。

4.思考: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

(1)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2)颜色:紫色、白色;

(3)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5.作者赋予丁香什么样的品格?(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 指名读第4至6自然段。思考:在这部分,哪些是作者对丁香花的具体描写?哪些是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读后小组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研读第4自然段,感受雨中的丁香。

3.研读第5自然段,思考:什么是丁香结?它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

4.研读第6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师总结。

2.揭示主题。

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遇到不顺心的事是经常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把它看作是生活有益的补充,所以,我们要以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结”: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

3.布置作业

(1)完成同步课时练。

(2)体会和学习本文的写法。

(3)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

3.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3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进一步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

3.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情怀,感受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

2.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第一、二首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将学习新课《古诗词三首》,板书课题。

二、品读古诗,认识作者。

1.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读写。

2.简介作者。

3.自由读诗,读出节奏,教师指导:

4.通过查字典或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及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小组讨论。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小组合作学习,想想每句诗的意思。

2.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

1.教师有感情朗读,抽生把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2.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练习背诵。

五、总结学法,自学新诗。

1.总结学习方法:

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

2.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学生按步骤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六、检查回馈,点拨指导。

1.指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2.再读全诗,你觉得哪个词用得好?你能准确地感受全诗的意境吗?

3.学生回答,教师指导,感悟遣词用句的技巧。

4.了解这首诗的大意。

七、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背诵课文。

2.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背诵《清平乐•村居》。

2.你们记得这首词是谁写的吗?

3.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辛弃疾的另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板书课题。

二、思考质疑,解读课题。

1.齐读课题,指名读课题。

2.读了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3.课题有两部分,第一部分“西江月”是词牌名,我们学过的词还有哪些词牌名?后一部分是题目,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

(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时间:夜里。地点:黄沙道。事情:行。)

4、说说题目的意思。

(夜间行走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三、初读词作,初步感悟

1.自己放声读一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读通,读顺。

2.指名朗读,并让学生做出相应的评价,教师随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诗的节奏。

3.课件出示全词,配乐范读。

4.采用多种方式熟读。边读边想: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夜晚?

(二)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默读课文,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指名说说词语的意思。教师指导:

3.指名说已弄懂的句子的意思。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指名说“谁听取蛙声一片?”又是谁“稻花香里说丰年”?

(2)讨论:这句话该如何解释?

5.试着把意思连起来说一遍。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