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风:在总是微笑的姿态,永远怀古的呈现事与人之间关系

张晓风,笔名有晓风、桑科、可叵等,台湾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现71岁(2013年)。 张晓风1941年出生于浙江金华,江苏铜山人。8岁随母亲一起赴中国台湾,曾先后就读于北一女中和屏东女中,最后毕业于东吴大学,曾任教东吴大学和香港浸会学院。36岁时,被台湾地区的批评界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阳明大学创校以后就来此校任教,一直担任该校通识教育中心教授至2006年退休。张晓风创作过散文、新诗、小说、戏剧、杂文等多种不同的体裁,以散文最为著名。她的成名作《地毯的那一端》抒写婚前的喜悦,情感细腻动人,但她的成就并不止于此。她其后的作品在内容和技巧上都不断发展和突破,从描写生活琐事,渐渐转变为抒写家国情怀及社会世态,融入哲理,不断开拓。主要作品有《白手帕》、《红手帕》、《春之怀古》、《地毯的那一端》、《愁乡石》等。余光中也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又有人称其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张晓风自选集》中的《行道树》一文,被选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第七课。;一.在总是微笑轻柔的姿态,永远善意的呈现事与人之间的关系,甜美中不失条理。

二.擅於将身旁切近实际的经验,由小见大,亦由杂乱中理出天地自然造物者的灵机与训诫。 ;;;;;;(一) 余秋雨散文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那就是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二) 典雅、灵动如诗般的语言。余他的散文追求一种情理交融的雅致语言。从而把复杂深刻的历史思想和文化说的深入浅出,可读性很强。 (三) 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余娴熟地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还采用了小说笔法、戏剧的笔法、镜头特写等多种手法,这对于烘托主题,使文章内涵更深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1) 叙事的小说化特点。 〈2〉 余散文中的剧场效果 ;全书所收作品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历史、文化散文,散点论述,探寻文化;另一部分是回忆散文。他从史学家和文人的角度出发,深刻探究社会问题,挖掘文人人格、观察文化走向、透析社会现象。他凭借着超凡的艺术表现力,寄情于山水风物,深刻的揭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人生的真谛和文化灵魂孜孜以求的探索。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今余秋雨属慈溪市),国际著名文化史学者、文学家、散文家、作家、中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秋雨书院院长、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上海剧协副主席、青歌赛评委。

2006年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首富,其文化散文集,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大陆最畅销书籍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台湾香港等地也有很大影响。海内外读者高度评价他集“深度研究、亲历考察、有效传播”于一身,以整整二十年的不懈努力,为守护和解读中国文化作出了先于他人的杰出贡献。文化散文;沈石溪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现为中国当代著名的动物小说家,成都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专业创作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创作以动物小说为主,已出版作品五百多万字。曾获得“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国图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家大奖”、“台湾杨唤儿童文学奖”等多种奖项。沈石溪,原名沈一鸣。 他的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的小说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 ;冯骥才,男,汉族,浙江宁波人,祖籍浙江慈溪,1942年生于天津,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著名民间文艺家。曾经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 《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集。全书由19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作品的风格也接近古典传奇色彩,取话本文学旨趣。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