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字元章,一字元肃,诸暨(今属浙江)

元代诗人王冕的墨梅_元代诗人王冕_元代诗人王冕诗中的梅花是什么

王冕字元章,一字元肃,诸暨(今属浙江)人,晚年自号煮石山农,题所住的居宅名“竹斋”,所以他的诗集叫作《竹斋诗集》。大约生于十四世纪初。1359年,死在朱元璋部下胡大海的军中,死因不详。

作为一个封建知识分子,王冕确有他与众不同的地方。他是地地道道农民出身(所谓“农家子”),从七八岁就给家里放牛。但他又是自学成才的。他在放牛时偷偷跑到村里的学塾中听孩子们读书,一面听,一面自己默默地记诵,不禁出了神。结果他的牛跑到别人田里践踏了庄稼,田主人找上门来跟他父亲评理。父亲竟为这事打了他,但他很倔强,仍旧不改。后来他母亲为他说情,允许他读书,他跑到一座古庙里寄居。

王冕年纪虽小,却不像别的孩子,他一点也不怕庙里各种各样狞恶可怖的小鬼,半夜里坐在泥塑佛像的膝头上,对着佛前彻夜不熄的长明灯读书,“琅琅达旦”。后来,学者韩性知道了,就收下王冕做弟子。由于王冕刻苦攻读,终成一代通儒。韩性死后,王冕受到同门的推重,韩门的这些弟子都以师礼事王冕,对他就像对韩性一样地尊敬。可见王冕不仅在学问上有成就,而且人品也很高,所以才受到同门的敬重。

王冕最初也曾应过举,但没有考中。他慨叹道:“我真糊涂,这是连一个懂事的孩子都不屑去做的事,我怎么还去应考呢!”从此他绝了功名利禄的念头,把自己做的应举文章都烧掉了。他的同乡王艮,对王冕很钦佩,特地去拜访王冕。这时王冕的父亲已死,王艮专诚登堂拜见王冕的母亲,尽子侄之礼。王冕很感动,便去回访王艮。当时王艮正在做江浙检校官,看见王冕穿了一双破鞋,露着脚趾,便送他一双新鞋,劝他出来做官。王冕只是笑笑,二话不说,扔下那双新鞋,扬长而去。

王冕一度把母亲接到绍兴城里,住在一座小楼上,靠教书过日子。有位文学家叫李孝光,打算推荐王冕去做官,王冕公然宣称:“我有田可耕,有书可读,谁肯整天抱着公文站在大官面前受奴役呢!”他经常在小楼上读书,有客来访,他让一个书童随时通报,只有他愿意接待的客人,才允许上楼。当时京城里来了一位特派官员,听到王冕的名声,便骑了马来访他,王冕拒不接待。等这位官老爷走开不到百步远,王冕却“倚楼长啸”,故意让那个官员听见。后来他母亲在城里过不惯,娘儿俩又回到乡下。王冕亲自为母亲烧茶煮饭,过着清贫的生活。

他母亲去世后,他乘船遍游吴楚江淮一带,历览名山大川。有时遇到奇人侠士,便纵谈古今,一面狂呼饮酒,一面慷慨悲吟,被人视为狂奴。后来他到了京城大都(即今北京市),秘书卿泰不花推荐他入馆阁供职,王冕对泰不花说:“你真是愚人啊!不出十年,这里会变成狐兔出没的地方,我还做的什么官!”翰林学士危素来访王冕,王冕知道危素住在钟楼街,只问了一句:“你不是住在钟楼街的那个人吗?”就再不同他讲话了。

在宋濂《王冕传》和朱彝尊《王冕传》中,曾几次提到王冕爱穿奇装异服。如宋《传》引孟宷的话说:“及入城,戴大帽如簁(xǐ,箩筐一类的竹器),穿曳地袍,翩翩行,两袂轩翥(两只衣袖像翅膀一样要腾飞起来),哗笑溢市中。”又说:“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穿)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朱《传》说:“恒着高檐帽,衣绿蓑衣,蹑长齿屐,击木剑或骑牛行市中。”这究竟是为什么?在元王朝统治中国的时代,衣裳冠履十之八九都从北俗。而王冕对于这些是看不惯的,所以故意穿起“古冠服”,表面上看去是“狂”和“怪”,其实内心深处是消极抗议,不过不好明说罢了。

王冕在京城里卖画,但画上的题诗往往语含讥刺。有一次,在他画的一幅梅花图上题了这样的诗句:“冰花个个圆如玉(小如按:《竹斋诗集》卷四作‘疏花个个团冰雪’),羌笛吹他不下来。”意思说自己如冰雪中的梅花,决不为元王朝的功名利禄所诱。官府认为王冕毁谤朝廷,准备逮捕他,他于是离开大都,打算南归。就在这时,他听说一位姓卢的朋友死在滦阳(今河北迁安),只留下两个孤女。卢是杭州人,他便亲到滦阳搬取卢的遗体,并携带两个女孩儿回到杭州。这时元末农民大起义还未爆发,而王冕却对他的同乡友人张辰说:“黄河北流,天下要大乱了!”于是偕同妻子入九里山隐居,靠种植果树和养鱼种菜为生,有时也靠卖画贴补日用。据明初人宋濂的《王冕传》说:“求者肩背相望(言买画的人极多),以缯幅短长,为得米之差。”即按画幅的尺寸长短计酬。这是封建知识分子以一技之长自食其力的一个典型例证。

元代诗人王冕的墨梅_元代诗人王冕诗中的梅花是什么_元代诗人王冕

元·王冕《墨梅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过去研究元代文学艺术的人,大都推崇王冕的画,而很少赞美他的诗。这当然有各种原因。而主要的原因则是受清人朱彝尊《王冕传》和吴敬梓《儒林外史》的影响。朱《传》说他“尤长画梅,以胭脂作没骨体”,吴敬梓便就这一点进行了艺术加工,对王冕的绘画本领做了精彩细腻的描述,给人以深刻印象。若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王冕的绘画在元代确乎是别具一格,但总的说来,其水平并未超过他同时代的画家如赵孟頫、柯九思、倪瓒等。而王冕的诗,窃谓实应推为元诗之冠。

元代诗人不少,成就却不很高。元人为了纠正宋人以学问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偏向,便竭力规摹唐诗,已开明人拟古主义的风气。但元诗格局狭小,题材单调,诗人在气质和才华上,都没有超过唐宋。而王冕的诗虽未尽脱摹拟痕迹(如他的名篇《伤亭户》即摹仿杜甫的《石壕吏》),可是题材广泛,才华洋溢,不为唐、宋门户所囿,诗集中保存了很多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的佳作,且具有较强烈的民族意识,对元王朝所实行的愚民政策和高压手段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和抗议。这在元代诗人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因此,我们今天如果重新为王冕写传记,就应该首先推许他在诗歌上的成就,其次才是他的绘画艺术。

朱元璋起兵后,先攻下婺州(今浙江金华),又攻取越州(今绍兴)。山中居民纷纷入城,只有王冕没有离去,于是被朱元璋部下胡大海所执,把他从九里山用肩舆抬到山阴的天章寺。王冕对胡大海说:“今四海鼎沸,尔不能安生民,而恣行虏掠,亡无日矣!果能为义,谁敢不服?如为不义,谁则非敌!……”(张辰《王冕传》)过了没有几天,王冕就死去了。传说朱元璋曾任命他为谘议参军,可是这时王冕已经死了,所以他并没有接受朱元璋的官职。

从王冕《竹斋诗集》的不少诗篇中都可以明显地看出,王冕虽是农家子出身,但对农民起义并不理解,他既对蒙古贵族建立的元王朝感到不满,又不肯参加农民起义,终于不明不白地死掉,这实在是一场悲剧。

——本文刊于《文史知识》1985年第3期

感谢您对本刊的厚爱,2021《文史知识》继续贴心陪伴您,忙碌中别忘了订阅哦:

一、去往邮局征订,邮发代号2-271。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