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明新戏时期翻译成中文的外国戏剧数以百计

更让人遗憾的是,从文明新戏时期的戏剧翻译发展到现在,翻译成中文的外国戏剧数以百计,然而本土戏剧的输出却寥寥无几。1979年,英若诚将《茶馆》译成了英文,1999由中国翻译出版公司出版。2001年加拿大人约翰·霍华德(John )也翻译了一版《茶馆》并出版。这两个版本的《茶馆》,和其他极少数被译成外文的中国剧本一样,其出版目的并不是为了演出,而是作为一种文化推广读物供阅读使用,并没有一个外国剧团将它搬上舞台。并非没有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1985年,加拿大导演罗伯特•勒佩齐( )和他年轻的团队创作了其第一部舞台集体作品《龙之三部曲》。该剧一经演出,便轰动了魁北克乃至整个加拿大剧坛。之后的7年间,该剧一直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2006年,该戏再次复排并开始世界巡演。这部长达六小时的三部曲,走遍了除中国以外的世界各地,讲述的却是一个中国家庭三代人的百年传奇。这个中国故事则完全由加拿大人的想象和他在唐人街的见闻所构成。100年前,我们急于了解彼岸世界,是因为国家的弱小和落后,是因为我们要在民族危难之时寻找一条通向光明的道路;100年后,中国已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成为全球不可忽视的力量,我们的现代戏剧在国际剧坛上却依然是不可见的,我们在世界剧坛上缺乏自己的声音,我们的故事依然在让“他者”来讲述。可喜的是,2000年之后,越来越多的戏剧青年艺术家走出了国门,进行学习和工作。这些80后、甚至90后们,在文化上更加具有自觉意识,也具备了在两种语言文化中来回转换的能力。在北京、上海和天津,越来越丰富的戏剧交流活动在政府、院团和个体等多个层面展开;通过参加各种层面的国际交流活动和演出,越来越多的青年导演和剧团,如青年导演黄盈、陶剧场等开始逐渐地为中国以外的戏剧界所知。他们所发出的“中国声音”,正在世界舞台上勾勒着现代中国的形象。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